徐亮发现公司的基层管理者群体的管理能力较弱,请哲涛组织这个群体的管理能力提升的培训活动。哲涛盘点了一下,集团基层管理者有三百多人,这么多人很难在短时间内覆盖,怎么办?是找一个大的酒店大厅甚至一个球场作为培训场所,把这些人一次全覆盖,还是分批开展培训;如果分批培训,每批多少人,要多少次才能完成覆盖,每一次都费神费力,这项工作就会被拖很久。
哲涛很苦恼,琢磨了几天也拿不定主意,最后他决定和徐亮沟通一下。徐亮听完哲涛的讲述后,站了起来,走到哲涛身旁,拍拍他的肩膀说:“能力提升的事情,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啊!”
他接着说:“你听过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吗?”
哲涛点点头,不过他很纳闷:“这么久远的事情,和自己现在做的事情有什么关系呢?”
徐亮看出哲涛的心思,给他倒了一杯水:“且听我慢慢说来……能力提升工作不能追求大而全、一口吃成胖子,一次性把所有的人群都覆盖了,这样的质量是很低的,覆盖面和质量是成反比的。我和你讲一个理论,你就更容易明白了,这个理论叫作涓滴效应。”接着,徐亮向哲涛介绍了涓滴理论的来源与含义。
这个术语起源于美国幽默作家威尔·罗杰斯(Will Rogers),在经济大萧条时,他曾说:“把钱都给上层富人,希望它可以一滴一滴流到穷人手里。”
涓滴效应又叫渗漏效应、滴漏效应、滴入论、垂滴说,也称作“涓滴理论”(或利益均沾论、渗漏理论、滴漏理论),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并不给予贫困阶层、弱势群体或贫困地区特别的优待,而是由优先发展起来的群体或地区通过消费、就业等方面惠及贫困阶层或地区,带动其发展和富裕,或认为政府财政津贴可经过大企业再陆续流入小企业和消费者之手,从而更好地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
徐亮说:“人力资源工作也可以应用涓滴效应,就是先把一部分人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提高,这部分人的管理思想与做法、好的管理行为会一滴一点流到管理水平不高的人群,使他们的管理水平也得到提高。”
因此,从高层到中基层、从优秀员工到普通员工,都存在涓滴效应。因此,管理工作在不能全面铺开的情况下,先覆盖与发展局部人群,再逐步延伸推广到其他人群。
这也是我们要推行一个新政策、新变革或重大项目时,先选择“试点”,把它做成功了,然后再逐步往前推进、扩大覆盖范围的原因。
哲涛已经领会徐亮的意思了:“所以,这次培训,我们要先覆盖小部分人群,先充分保证培训的质量,把这部分人培训好了,他们会把新的管理思想与行为带到所在的部门或团队中,然后点点滴滴地渗透到其他人群中。”
徐亮听了,赞赏地翘起大拇指,然后问了一个问题:“你觉得是先把某个事业部的所有基层管理者覆盖了,再覆盖其他事业部的所有基层管理者,还是从各个事业部选一部分基层管理者先做培训呢?”
这个问题有点难,哲涛低头沉思了一会,他说:“我认为应该从各个事业部各选一部分人员比较合适,因为涓滴效应会流到各个事业部,而不是只在一个事业部,它形成的效应会更强大。”
徐亮爽朗地笑起来:“很好,你领会得很到位,那么我们来商量一下具体怎么开展这次培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