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非需品来说,需求的激发可以从卡位产品的典型价值场景入手,在麻烦或问题最突出的典型价值场景中诱发需求,相当于在“习惯”这一抵抗力最薄弱的地方为产品寻找突破点,让产品价值接受起来比较容易,从而实现市场的快速驱动。
长期以来,在中国人对洗发护发产品的观念中,并没有把头皮屑作为关注的重点,海飞丝将头皮屑放大到关系个人形象的高度,重点关注社交生活场景,不断提示头皮屑将会影响到个人形象,看似风光的外形可能会因为头皮屑而大打折扣,营造让人尴尬的氛围,头皮屑会直接影响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想想看,那些在城市职场上追去社交形象的白领哪能容忍和朋友谈笑风生之时头发上暴露出来的星点头皮屑呢?它不仅关系到形象风度,更透露出一个人的教养素质。
用头皮屑在社交场景引发的问题,海飞丝激发出了城市白领们对头皮屑的关注和重视,由此极大地激发出了他们解决头皮屑的迫切需求。
“怕上火,喝王老吉”,作为预防上火的清凉饮料,王老吉卡位最容易引发上火的重口味餐饮场景,高空广告用“热、辣、爽”的火锅场景持续对大众进行使用场景的示范宣导及印象强化,线下重点在川湘菜馆布局,辣得酣畅淋漓的时候来罐凉茶,口感清爽,不仅即时解辣,还可以预防上火,在此种场景中,人们顺理成章的接受这个用三花三草调制出来的饮料。
在川湘菜馆遍布全国的社会背景下,王老吉卡位川湘餐饮的价值场景让其打破区域性饮料的局限,快速占领了全国凉茶饮料销售市场。
同样,六个核桃在激发人们对益脑需求的关注时,卡位学生“辛苦复习、紧张考试”的典型用脑场景,通过用脑场景的渲染,耗费脑力、提升脑力,成为被潜在顾客关注和重视的问题,以此激发大众通过膳食补益益脑健脑的需求。
“经常用脑,多喝六个核桃”,正是卡位用脑的典型场景,快速建立了六个核桃的产品价值,并由此拓展全国性的巨大的需求市场。
对于自己熟悉的场景,由于不存在陌生的距离感,因而人们很容易被代入和被感染,具有设身处地的强大影响力和说服力。因此,在熟悉的场景中暴露麻烦或问题,不失为一种巧妙而有效的需求激发方式。
场景由地点与时间两个维度构成,即何地和何时,只有明确了这两个因素,因其消费的指导示范性更明确,使需求更容易被激发出来。
益达口香糖“饭后嚼两粒”,从时间上卡位餐后食用时机与场景,突出清洁口腔的产品价值,激发了大众消费口香糖的黏合性和广普性需求,这比“清新口气、清洁口腔”等更具有明确的消费价值指导意义。
“健康第五餐”的天地一号苹果醋,“饭前开胃、饭中美味,饭后不撑胃餐”,也给予了产品非常明确的消费时机和场景。
同时,对于典型价值场景的卡位,理想的状态是从影响认知的宣传到现实使用场景的一致性。
比如,凉茶在传播上卡位火锅场景进行价值宣导,同时,通过销售渠道空间地点也找到了川湘餐馆作为现实的使用场景,即具有产品价值的示范性消费渠道。
而六个核桃也找到了高考季作为品类价值的深化引导时机,不仅在广告宣导中持续强化用脑喝六个核桃的产品价值,也落地实施销售计划,将每年3—6月份的高考季拓展为独有的销售时机,从销售时机这个时间维度上抓住了高考复习高强度用脑的现实使用场景,即具有产品价值的示范性消费时机。
很多产品由于缺乏典型场景的代入和引导,由此造成疏离感,让人们很难融入产品设置的价值氛围中,需求的激发力不够,产品很可能就流于好概念,而难以转化成购买驱动。
比如,采用具有明目和补肾功用的枸杞作为原料的饮料,其原料价值感非常好,只是难以寻找到能卡位的典型使用场景,啥时候喝?啥状态喝?缺乏明确的示范指导性,使得其需求的激发力不足。
当然,并非每个产品都有典型价值场景,从这个角度研判,难以寻找典型价值场景的产品,其赢得市场竞争的机会也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