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做法需要从“外商业生态”的角度去考虑。
通常是在不知道或不明确这块商业用地到底可以用于做什么形式的商业的情况下,才会去进行这个步骤的战略定位策划。
如果没有确定这个地块做什么商业的情况下的总体战略定位策划排列组合:
(1)消费者心理角度——稀缺性调研,在未来10年里,什么样的商业模式能够跟所在地的商业形成互补性的生产方式。依据商圈消费者的心理、习惯、习性、习俗等对商业消费的逻辑关系进行梳理,明确消费的动机和消费的方式;
(2)经济角度——提供几种可供选择的商业方案,考虑消费者可承受的消费档次,并同自己所在商圈位置的消费档次作对比;
(3)社会角度——调查城市及商圈的人口综合情况,进而为商业模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4)人文角度——考虑在商业中可以反映出怎样的人文特色,并加以权衡和利用;
(5)管理因素——管理上已趋成熟,可以不作太多的考虑;
(6)营销因素——一般不用作太多的考虑,但要考虑相对高端的商业;
(7)设计角度——对创意设计的建议。
如果已经确定这个地块做什么商业的情况下的总体战略定位策划排列组合(权重):
(1)消费者心理角度——商圈消费者的心理、习惯、习性、习俗,以及对商圈业态分布和业种安排的研究;
(2)经济角度——消费者可承受的消费档次和商圈所处位置提供的消费档次都决定了商业零售业商业地产的档次与规模;
(3)社会角度——包括人口质素在内的城市人口情况;
(4)人文角度——人文特色,一般都与相时尚联系,而较少考虑文化欣赏的因素;
(5)管理因素——管理上已趋成熟,可以不作太多的考虑;
(6)营销因素——习惯、习性、习俗的识别;
(7)设计角度——创意设计。
上述情况属于方向性的问题。从调研到分析,如果做全面的话则需要5位专家分别投入 20个工作日合计100天左右的时间。另外,还需要深入到许多细节方面的问题,但前提是需要厘清这个“总的战略定位策划”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