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执行受阻

也许是双剑的理念太新,我们在将整套方案向名流电器的管理层宣讲时遇到了不少阻力,他们对“全质控”的推广提出了很多担心,同时也希望我们能有一个比较直接的卖点概念,诸如“耐清洁”之类的。我知道他们的营销理念还比较传统,但不得不理解他们。我深入浅出地阐释了普通卖点的局限与“质量区隔概念”的力量,并建议徐总采用我们的方案。因为一个创新的方案,在没有投入以前,谁也无法断定它能成功还是会失败。除非明显的败笔,我们才可以考虑排斥,投入与否的关键是它需要企业承担多大的风险,以及风险的可控性。

后来徐总认为,这个方案需要进一步消化,要过一段时间才能答复我们。之后,徐总果然将我们的PPT方案,演示给他的很多企业界好友,广泛地征集各方的意见,最终得到大家的赞同之后,才同意我们按这个方案执行下去。

我马上安排项目小组将执行方案进一步细化,同时安排专人进行渠道招商计划,包括招商信息的发布等。但不知道为什么,名流电器始终未能与发布招商广告的媒体确定发布日期。我也打了不少电话给徐总,他总是一拖再拖。为此我也专程多次飞往浙江,重点布置整个项目的执行事宜,但最终还是由于名流电器这边对方案费用的投入和下一步执行的队伍等问题一搁再搁,导致时间被延误。

最后,我们也很被动地停止了方案的下一步执行,而这么一停,整个项目就面临终止。

过了一段时间,我们才发现名流电器正在使用我们的“全质控”战略方案,但由于对方案的理解较浅,没有把“全质控”当做一种独特的工艺、一种高质量标准、一种独特的差异化区隔和一种集成吊顶最优产品类别去推,只是当做普通的卖点和空洞的概念在使用,这肯定不会产生大的市场效应。

我想,大概是企业不愿意投入费用来推广,完全按照自己的理解执行我们的方案。双剑的方案有很多的独特性,没有双剑项目团队的全方位辅导,单靠企业自身的理解单方面执行方案肯定会有很多的失误和偏颇。直到今天,名流电器的“全质控”集成吊顶概念都没能在整个行业和市场掀起风浪,说明这个项目在执行上是失败了。

无论是方案策略错误还是企业自身执行错误,双剑都无法逃避失职的责任。我觉得我自己也有责任,为了方案的执行成功,有时候其实可以不计报酬地去配合企业客户执行好整个方案,但我在公司眼前利益面前,选择了终止合作。除此之外,还有不少值得总结的失误,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项目费用太低。徐总是浙江人,浙江人的精明确实是全国闻名,当时我的报价被他一再还价,最后被逼得远低于成本价,我还是答应了。但这个价格是有前提的,那就是招商收益的提成和全年销售增长的奖励。但很可惜,由于方案未能实施,项目未能坚持到终点,提成和奖励就更无从谈起了。

(2)双方沟通障碍。我和徐总及项目团队与名流电器营销人员之间的沟通不是很顺畅,例如,全质控概念的使用及后续的推广乃至提升到名流电器的战略高度,这些崭新的思路,对尚处于传统营销意识的企业来说,需要更为耐心详细的沟通才能对接得上,而我们像对待其他品牌企业那样对待名流电器,显然无法产生效果。

(3)跟踪服务不到位。当时由于公司项目多业务比较忙,这个项目的费用又特别的低,我没有太多时间和精力参与其中,而派去企业内部跟踪执行的项目人员又太年轻,缺乏项目执行经验,导致与企业沟通受阻。

(4)企业品牌意识薄弱。最后一个原因,我只能是猜测,我觉得徐总和他的团队,对企业的品牌意识还是较为薄弱,毕竟企业的年营业额有限,无法使得他们像其他品牌那样顺利地运作,尤其在费用投入上有太多犹豫,哪怕我已经设计了更低成本的策略方案。

“全质控”策略直到今天还有推广成功的空间,只要企业把传播的资源集中到诉求点上发力,还会产生巨大的行业效应和市场效益,但是企业没有主动要求,我就不能霸王硬上弓。对于双剑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遗憾。真心希望名流电器能越做越好!

【策划感悟】

通过与名流电器的合作,我得出一个结论,就是在与企业合作的价格上,坚决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退守,本来我是想表达诚意,报一个低价,但是有不少企业老板其意识依然停留在“精明的生意人”概念上,尤其是江浙地区的民企老板。

在洽谈合作的时候,客户一直拍胸脯不断地表白说企业有钱,但到最终谈价格的时候或者策划方案需要一些基本的费用进行投入的时候,却始终一拖再拖,最终导致项目的执行出现严重偏差。像双剑与名流电器的合作就是如此,本来就是很少的一笔服务费用,却一拖再拖,甚至分成几部分来支付,最终因为项目的不投入,竟然拖欠我们的应付款,到如今不了了之。

说实话,我实在不愿意跟企业客户对簿公堂,通过法律途径去催款。总之一旦客户方违约,我就当自己遭受了欺骗,心里稍微不舒服一会儿后,很快就会淡忘了。因为对方把自己当成精明的生意人,我不是,我只是一个营销专家,我不会跟企业讨价还价,也不会死皮赖脸。能合作就合作,不能合作就终止,尽管我内心其实很为对方感到遗憾:项目的终止对于我来说,最多少收入后面的应付款和项目无法策划出结果,但对企业来说,造成的损失有可能远远大于企业支付给策划公司的服务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