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时代,最根本的变化是消费者该有的东西都有了,在各行业中胜出的一线企业都感到市场疲软。唯一的例外是产业出现魅力型产品,凡是出现魅力型产品的产业,需求如火山一样爆发,于是很多企业开始思考,这是怎么回事?
谷底就是风口,魅力产品必然横行
如果企业家能把自己抽出来看行业,发现这个梦想事实并不难,魅力产品是行业的必然方向。
当手机业的老板们一致性头痛时,当老板们看到连山寨机厂家都大规模死亡时,他们发出的是“行业谷底,寸草不生”的感叹。然而同一时期,一个外行却发出了“这就是风口”的兴奋之辞,用了3年的时间,赚得盆满钵满。雷军自谦为猪,可是不小心得罪了一干大佬,猪真的上天了,那些感叹行业冬天的人还不如猪?
把时间倒回到30年前,那个时代,还是国营企业的天下,他们惯性的认为,产品就要像苏联产品一样质量好,耐用,结果,当年的草根创业者们,在简易的家庭工厂做出了花色、款式更好的产品,打败了这些拥有市场、设备、人才的国企巨头的明星产品——凤凰自行车、上海手表、回力运动鞋。
我们不用再兴奋的讨论苹果公司的IPHONE、IPAD,谷歌公司的谷歌眼镜,也不用再讨论中国市场上的乐视超级电视、小米手机、褚橙、黄太吉烧饼、雕爷牛腩、海底捞、西贝、喜家德、太二、胡桃里、超级文和友……这些产品“突然横行”的故事,不就是30年前故事的翻版?
推出魅力型产品,谷底就会变成风口。
从2008年金融风暴开始,底特律据说变成了死城,全世界都在认为美国汽车产业走到了成熟晚期,甚至尽头。2012年,特斯拉(Tesla)来了,就像是猴子请来的救兵,全世界的汽车迷们立即找到了换车的理由。这家创立于2003年,2013年只生产了20000量Model-S汽车的公司,市值超过100亿美金。
特斯拉有什么神奇魅力?这是一辆没有发动机、不需要加油、没有变速箱、没有物理键的“神汽车”:Model-S纯电动汽车。
在特斯拉建立的超级充电站里免费获得,每小时充电量可以行使480公里。电动机可以提供422马力的最大功率,600N·m的峰值扭矩,让Model S的百公里加速达到4.4秒,0-400米加速也只需13.2秒。公司声称,他们正在研发的Model-X充满电只需要5分钟,0-96公里/小时加速时间为5秒内。
特斯拉是全球第一轮物联网汽车,所有的行车信息以及控制系统都整合在超大尺寸的17英寸触碰屏幕上,汽车的操控可以通过手机完成。
特斯拉从内到外,都是个外星人。福特、通用、卡迪拉克、丰田、奔驰、宝马、标致、玛莎拉蒂,等等仰之弥高的品牌都集体爆弱,消费者眼里只有特斯拉!
在特斯拉这个超级魅力产品面前,所谓品牌的力量,究竟有几分?所谓的行业领导,成熟品牌,都不再有任何品牌原教旨主义宣称的“抗击竞争”的防火墙效用。
忘记成熟这个词吧!有了魅力产品,叫什么名字,都是品牌。
顺便透露一下为什么魅力产品比成熟品牌重要的社会学秘密:现在全世界,包括中国的消费者都不差钱。
40年前,美女难免被村干部、车间主任揩油;30年前,美女容易被小混混糟蹋;20年前,看坐在宝马车里哭的美女容易,看坐在自行车后面笑的美女很难了。最近10年,美女很容易找到排队送宝马的追求者,没人在意美女的出身。
这与已有的成熟品牌,为什么不能给魅力产品加分,是同一个道理:在魅力产品面前,无论品牌名称是什么,是什么价格,都不是顾客考虑的因素。
不是过去“美玉縕来休问价”,而是来不及问价!为什么?你还在问价,别人已经芳枝攀去。这就是今天的市场现实。
魅力品牌:隐身
魅力产品时代,魅力品牌怎么建立?品牌以何种形态出现?
中国的营销界,大多数人把品牌搞成了一套视觉化的东西,主要是视觉系统和广告,具体而言就是工厂外墙颜色、工人服装、带logo的办公用品、产品包装、产品陈列道具、名片、画册、平面广告、电视广告……这些通常是“品牌”的领地,超级符号、视觉锤,等等。
专业点的说辞是品牌载体多集中于视觉元素,而且很多是为了展现品牌而搞出来的“多余”元素(VIS-视觉识别系统里的大多数元素,只有10%是经常使用的,有50%根本就没有使用过)。
魅力产品时代,首先改的是品牌载体,要让消费者看不到明确的品牌载体而感受到品牌。这个说法并不玄妙,只要企业在原来固有的要素上展现品牌就可以——品牌载体是产品本身,品牌载体是企业家,品牌载体是制造者,品牌载体是消费者。
假定一名消费者没有见过小米的任何广告、VI类的东西,当他抢到一台跑分很高的小米手机时,当他听到雷军的新言论时,当他听说一台小米背后的一群制造者的故事时,当他听到周围的朋友在谈论时,他接收到的,都是精心设计过的品牌信息,而这些品牌载体,是有意避开传统的载体,特意挑选的“普通”载体。对于消费者来说,品牌隐身了。
品牌隐身,还有另外一层意义。中国营销不知道从奥美品牌管家那里,学来了一套“品牌拟人化”的理论,总是试图要塑造一个“拟人化的品牌”。比如,试图让消费者一提及自己的品牌,就能联想到一个拟人的形象:关爱的父亲、严谨的学者、慈祥的妈妈,或者充满活力的白领,诸如此类。
在魅力产品时代,消费者管你什么形象,他要的是品牌去衬托他,而非去仰视和了解一个品牌!那么,企业还要搞一个显性的品牌形象干什么?不如成为消费者身边的空气,喜欢和需要才是重要的。
实在地说,2013年的新锐产品黄太吉煎饼、马佳佳情趣用品,用两位80、90后老板做代言人,前途恐怕未必很妙。
魅力品牌:实现高阶功能
上面我们谈及品牌载体的变化,还有一个问题,品牌魅力有多大?从何而来?
在前20年,品牌之所以空心化,根本原因就是品牌偏离商业价值,品牌和产品两张皮,实物与设计两张皮:看图片都是神仙姐姐,见了面都是芙蓉姐姐。
在魅力时代,品牌可以依托产品让消费者体验,但是能不能逆转从属关系,让品牌指导产品?也就是传说中的品牌的部分高阶功能、“溢价能力”?品牌是具有魅力的,产品是其表现形式?
品牌赋予产品魅力不仅真的可以有,而且是品牌的秘密所在。我们在《产品炼金术》里阐述过品牌“外向赋值”的思想,即品牌的价值,不再产品、企业内部,而需要在外部世界里寻找已经存在的自然、人文、文化、情感的表现形式,让品牌与外部价值关联,通过一定时间,形成固定品牌联想。如雪花纯生啤酒与中国古建筑的关联等。
魅力型商品都是非生活必需品,即使产品原有类别是必需品,也会被魅力型商品改造成非必需品。这个时候,天然的需要文化魅力赋予产品价值。又恰逢消费者物资富饶,精神荒芜的时代,魅力品牌成为图腾和文化符号就是一种大势所趋。
比如一个牛仔裤,目前的做法是做好细分人群的贴心功能和设计,然后编一些品牌故事,借道高端商场做品级背书,其实卖的是款型和风格。用这个理念来贯穿产品设计,得到消费者共鸣,这就是文化图腾。
西方的强势品牌,当年起家之时,无一例外的革新过行业理念或消费理念。中国的企业,也会在这一点上成功。
……
从品牌无魂到文化图腾,就是魅力品牌需要走过的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