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领导者的岗位职责中鲜有:帮助员工制定梦想、奋斗目标、进行生涯规划等内容,为什么会这样?原因是组织没有将领导活动从系统的角度去认知,仅仅把领导者视为完成组织当前目标的单一职能工具。领导活动不单单是就任务而实施的短期行为,还有就企业长期发展(愿景或战略)而实施的基础行为,这其中就有帮助员工铸就与企业相伴成长梦想职能。
松下幸之助说:“拥有梦想,就拥有无穷动力。”每个人都生活在梦中,梦想就像一根魔棒时时拨动着颗颗躁动的心,它激励着人们不畏艰险和困难,一直向前,向前。
英国一个名叫布罗迪的退休教师,在布满尘埃的阁楼上整理旧物时,发现了一沓发黄的旧练习册。它们是皮特金幼儿园某班31个孩子的作文习作。他根本没有想到,这些作文竟然躲过了战火的浩劫,在阁楼上躺了50年。作文的题目是《未来的我是——》。自然,31个孩子有31个梦想,对未来的想象无不写得美丽如画:有当总统的,有当大臣的,有当驯狗师的,有当领航员的,有当王妃的……每一篇作文都昭示着一个如花的美梦。
布罗迪突发奇想:把这些本子发回这些学生的手中,让他们看看自己是否实现了50年前的梦想。他在报纸上刊登了一则启事,不久,一封封带着问候、带着对自己童年梦想好奇的回信送到了布罗迪的手中,他们中有功成名就的学者、企业家、官员,也有平平凡凡的普通人。
一年过去了,布罗迪手中只剩下盲童戴维•布伦基特的作文本。他写在作文本上的梦想是当一名内阁大臣,他认为,在英国历史上还没有盲人进入内阁的先例,他要创造历史。正当布罗迪猜测着各种可能,满怀遗憾地准备把作文本送进一家私人博物馆时,他意外地收到英国教育大臣的来信。信中的内容让他大吃一惊,而且感动万分。信中说:那个叫戴维的就是我,感谢您还为我保存着儿时的梦想。因为从那时起,我的梦想就一直在我的脑海里,没有一天放弃过。50年过去了,可以说我已实现了当初的梦想。今天,我还想通过这封信告诉我其他的30位同学,只要不让年轻时美丽的梦想随岁月飘逝,成功总有一天会出现在你的面前。
戴维•布伦基特因为让自己儿时的梦想萦绕在脑海里,所以成就了当内阁大臣的梦想。纵观我周边成功的朋友们,归根结底是他们一直秉承着一个信念:“我们可以平凡,但不可以没有梦想。”
人成就自己的梦想,离不开个人勤奋努力的内在因素,当然也离不开组织这一外在平台因素,其中的关键性要素是领导者。领导者是部属制定目标的参谋,是其努力向目标前行的催化剂。当员工的目标与组织目标实现有机结合时,其工作的主动性会成倍增强,组织的整体效率也会随之大幅度提升。企业的梦想是其成员梦想的集合,成员的梦想是企业梦想的组成部分。当领导者将所有成员的个人梦想与组织梦想成功进行了有机整合时,组织将成为一艘动力澎湃的航船,能克服、冲破任何艰难险阻抵达成功的彼岸。因此,领导者应当将帮助、引导部属建立起与组织目标相适应个体努力目标,并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