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常用计数数据SPC分析

1.P图制作流程与能力计算

P图是计数性控制图,一般是针对不良率来计算的,不良率越低越好。理论上来讲,P图的控制线是一条曲线,根据抽样数的不同,控制线也不一样。这样就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带来不便,由于没办法预警,很多企业把不良率的品质目标当控制线,一旦有超过控制线或异常点的情况就报警,并进行原因分析与制定改善对策。

P图可以针对所有机种来计算不良率,也可针对单个机种计算不良率,甚至也可以针对单个机种某种不良现象计算不良率,当然这个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具体策划的。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抽样的样本数不能相差太大,样本总数n在+/-25%内。样本可相同,也可不同。

1.1 P图制作流程

第一步:确定要进行不良率控制的机种或不良性质、测量工具、统计频率。如PCB导通不良率P图,一天统计一次。某某机种不良率P图,这个是所有不良性质P图。

第二步:制作P图表一般用三张纸:一张收集数据,一张绘制P图,一张注明变更、异常、原因分析及对策。

第三步:检测并计算不良率,并在图上描点。

第四步:得到100个数据后,计算控制线。

第五步:删除异常的点,得到真正的控制线。

第六步:把控制线带入下张控制图,先描上控制线。

第七步:检测、描述、预警、原因及对策分析。

第八步:得到100个数据后,重新计算控制线。

1.2 案例分析

为考核某零件孔的质量水平,用通过/不通过塞规来检测该孔,如果不通过表明这个孔不合格,检验员刘××每4小时抽取150个左右的样品进行检验,记录的数据如表4-3-1所示。

表1-4-3 零件孔质量水平检验记录表

第一步:测量孔的大小,每四小时测量一次,抽150PCS。

第二步:制作P图一般用三张:一张收集数据,一张绘制作P图,一张注明变更、异常、原因分析及对策。

第三步:检测并计算不良率,并在图上描点。

人工计算:CL==1.466% 样本容量在n+-25%间时可取n的平均值,n=150

4.41% (记住n=150)

0

图4-3-1 C2的P控制图

第四步:为了方便计算,这里只有30个数据,得到控制线为4.41%。

第五步:没有异常的点。说明只要不良控制在4.41%以下就是真实水平,可不进行对策分析。

第六步:把控制线带入下张控制图,先描上控制线。如图4-3-2所示。

第七步:检测、描述、预警、原因和对策分析。

第八步:搜集100个数据后,重新计算控制线。


图4-3-2 P管制图

2.过程能力不足如何改善

2.1 当不良率控制图过程能力不足时,可先找三大不良进行改善,或者找到三个主要机种进行攻关。改善一定要重点进行,先集中所有力量把主要不良解决掉,然后再来解决其他不良。

图4-3-3 过程能力不足改善示意图

2.2 针对单个性质不良,如尺寸不良,就要从人、机、料、法、环进行分析,用5WHY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再来寻找对策。

作业者(Man)

1.是否遵守标准?

2.作业效率是否良好?

3.是否具有问题意识?

4.是否具有技术?

5.是否具责任感?

6.是否具有经验?

7.是否具改善意识?

8.是否具改善适当?

9人际关系是否良好?

10.健康状况是否良好?

原材料(Material)

1.数量有无错误?

2.等级有无错误?

3.标识有无错误?

4.质量是否符合规格?

5.库存是否足够?

6.有无浪费现象?

7.处理情形是否良好?

8.整理整顿如何?

9.卫生、安全如何?

10.储存是否良好?

量规、仪器(Measurement)

1.量具的精确度如何?

2.是否定期保养?

3.有否定期校正?

4.操作方法正确否?

5.再现性良好?

图4-3-4 鱼骨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