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 ​ “跳起来够得到的目标”

我们可以将恰当目标形象地称为“跳起来够得到的目标”。首先,需要清楚目前所在的位置,也就是企业研发体系的现状;然后了解能够跳多高,也就是通过改进工作可以获得什么样的提升;两者结合在一起就是“跳起来够得到的目标”。这样就得到了具有现实意义的恰当目标,其显著特点如下:

◎​ 目标明确且聚焦

一个改进项目力求解决一两个显著的业务问题,或者使之获得实质性改善,通常容易获得成功;如果同时追求多个改进目标,则往往会由于精力分散、资源消耗大、周期难以控制、改善措施相互抵触等原因,改进目标顾此失彼,甚至任何一个目标都会落空。

在某大型国企的研发改进项目中,为了满足上级的要求,将目标确定为,“在两年时间内,通过过程改进与流程优化,将现有产品研发周期缩短20%,产品基础成本降低15%,设计缺陷导致的损失减少20%”。

这一目标涉及产品开发中相互约束、相互制衡的三要素:进度、成本、质量。对于研发体系而言,提升其中一个要素的指标,是要在其他两个要素上付出代价的。这个项目的改进目标是需要在三个要素上同时获得显著的提升;而该公司的研发管理基础并不薄弱,产品平台化也在推进过程中。因此,在短期内通过一些管理手段,达成上述全部的改进目标是不现实的。

一鸟在手胜过双鸟在林。对于该公司而言,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是明确界定当前的主要业务诉求,比如交付周期问题、产品质量问题、部门协同问题、成本控制问题,从中选择一两个重点,设定合理的目标加以改善。改进目标的聚焦,来自于对企业的深刻洞察力。

◎​ 实事求是,脚踏实地

在谈到研发改进目标时,某企业总经理认为,通过先进管理体系的引进,企业应该进入空前理想的阶段:跨部门协作顺畅、项目管理井然有序,那些让领导困扰的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任何一个真实的成功改进过程,都会伴随着艰辛的努力。从来没有一个神奇的模式,能够在短期内使企业的研发体系突飞猛进。可以理解该企业对于研发改进的迫切要求,但是不得不承认,企业研发体系的改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种“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愿望在现实中将会落空。

以研发资源短缺和冲突的问题为例,将改进目标设定为“通过项目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级管道管理等机制的建立,改善研发资源的配置矛盾,使关键资源承诺完成率由60%提升为85%”,就远比“解决研发资源短缺”的目标更接地气。

◎​ 符合SMART原则

SMART原则包括具体的(Specific)、可衡量的(Measurable)、可接受的(Attainable)、相关的(Relevant)、有时间限制的(Time-based)五项要求。符合SMART原则的改进目标,为改进工作提出了明确方向,也便于衡量改进效果。

比如某项针对研发项目管理的改进工作,要求在一年内,研发项目履行初步的项目管理制度,将开发类的项目进度偏差控制在20%以内;在三年内,研发类项目需要履行更严格的项目管理制度,项目进度偏差控制在5%以内。这个改进目标就符合可衡量、有时间限制等标准。

对某公司进行研发现状调研时,研发主管提及期望解决部分研发人员职业素质问题,包括着装随意、缺乏互助精神、不愿进行公益服务等。这些问题显然与研发体系绩效改进的关系不大,且属于个别现象,并不符合相关性的要求。

某新兴高科技公司的研发主管,认为“该公司的管理就像一张白纸,没有历史包袱,咨询方无须考虑公司的现状,可以按照自己的理想,建立一套先进的管理体系”。这种想法貌似给操刀者以极大的施展空间,但是不考虑企业管理现状、盲目嫁接的做法,成功的概率并不高。因此,这个改进目标并不符合可接受的、相关性的标准。

某公司研发改进目标确定为“建立一套符合××模式的研发管理体系,解决跨职能协同不畅、产品质量不稳定等突出问题,提升研发体系的综合效率”。

这个目标是否合适需要稍微深入一些去思考:是否有令人信服的逻辑显示“建立新的研发管理体系”与“解决跨职能协同不畅、产品质量不稳定等问题”的相关性。也就是说,钥匙和锁的匹配程度。如果问题和解决思路之间存在必然联系,则这个目标是具有相关性的。否则,这个目标并不具有相关性,将会导致改进工作碰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