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之人的榜样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这一段就是从不同的情境、不同的角度,把“君子素其位而行”的精义展开来,更深入地进行阐释。

“素富贵,行乎富贵”,如果我们当下处于富贵之中,那么,就要行富贵之事。富贵之事是什么?行富贵之事,可不是什么吃喝嫖赌、花天酒地这些啊!现在流行“富二代”的说法,很多关于“富二代”的负面新闻,都出自他们奢侈无度的生活。公众舆论一致认为,中国的“富二代”,绝大多数都有不求上进、追求享受、喜欢炫富等毛病,更有甚者还无视公共安全、欺凌弱小、横行霸道,尽显他们在社会中的优势。这个就不叫“行乎富贵”,而叫作“为富不仁”。

在中国古代的观念里,富是有钱,贵是有教养。古代说一个人有贵气,是指他有高贵的品德,可以对社会起到良性的教化作用。一个既富且贵的人,应该做什么样的事呢?应该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哪里有灾难就要多做援助,哪里有公益之事,就要努力承担。你有钱有势力,就要利用你的钱财多做好事,多做善事,多行布施。

大家读佛经,都知道释迦牟尼佛当年在“祗树给孤独园”为大众讲经说法。那位给孤独长者,是当时舍卫国的首富,也堪称佛教有史以来的第一大护法。当年给孤独长者皈依佛陀后,就请佛陀到舍卫国来讲经说法,他发现祇陀太子的林苑很清净舒适,很适合出家人静修,所以打算买下来。但是,祇陀太子舍不得这座园林,就出难题,说你老人家如能把这个园子用黄金铺满,我就把这块地转让给你。给孤独长者二话不说,回家就用大象把自己金库里的黄金驮来,径直运到园子里去铺地。祇陀太子被他的诚心感动,就答应把园林转让出来。祇陀太子跟给孤独长者商量说,你只买了这个园子的地,并没有买园子里的树;现在,这块地已经属于你,但这些树仍属于我,我要把园子里的这些树都捐给佛陀,让我们一起来供养佛陀吧!因此,释迦牟尼讲经说法的这个园子,就叫“祇树给孤独园”。

我们看,给孤独长者给富贵之人做了一个最好的榜样,我们在座各位,如果以后成为大富长者,也要做到“富贵不能淫”。假如有人能够像给孤独长者一样,去做这样功德无量的善事,那就会福泽绵延,子子孙孙都享福不尽。人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经常盼望有“贵人相助”,你如果能“素富贵行乎富贵”,变成别人心目中的贵人,能够替别人排忧解难,这个多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