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开场,与咨询公司的初次碰面并不愉快
初次与咨询团队见面,公司管理团队就给对方出了个大难题。
组建项目小组,就让安娜费了不少心思,既要让各个团队管理者都能参与进来,又不能影响公司的正常运作;既要涵盖公司的意见领袖,又不能人员太散,因为团队太大,意见难统一。
“这不是好事,我们全力支持,只要别占用我们谈业务的时间。”市场部总监说得认真,也是真担心,他可不想参与不能完成KPI的事情。
“这种调查会不会让员工更不愿意在公司待着呀?觉得公司正经赚钱的事情没几件,天天把精力放在这些事情上?”销售总监也表示非常担心。
“我们财务月底月初比较忙,其他时间都还好,提前安排好时间,一定支持!”财务总监倒是爽快,给了准话。
“你们这个到底能解决什么问题呢?能让客户不再被挖走吗?别浪费时间最后作用都没有!”总裁老赵脾气爆,倒是问了个实际的问题。
安娜和项目经理在前期调研的时候并没有任何人对这件事保持正面的预期和态度,这让安娜和咨询团队项目经理张平非常紧张,这件事到底能否推进下去,谁都不敢说。
选择一个工具,首先要看它是否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丹尼森组织文化模型最突出的是有相对较好的可靠性,虽然现在国内很多专家提出的评估工具也自成体系,甚至更符合中国人的思维模式,但是缺点也显而易见,那就是缺少实践的验证。任何一家企业都不可能以自身为试验品,花费大量的时间成本,去获得一个不确定的结果。
丹尼森组织文化模型的核心优势在于它拥有一个全球基准数据库,含有888家公司的数据,这些公司来自80个行业和16个国家,75%来自北美、20%来自欧洲、5%来自亚洲,可以提供不同行业不同国家的整体平均分。从丹尼森模型产生到发展,一直是注重数据佐证的;它的优势在于直接与组织经营业绩联系,有利于将企业文化引向绩效。
企业文化的因素是非常多的,比如有的企业只准员工穿白衬衣,有的企业则要求穿条纹的衬衣,这当然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但和绩效的联系是微弱的。丹尼森企业文化模型剔除了这些文化因素,从具体的商业运营环境中发展而来,在对企业的实地研究中,在大量数据的积累对比中,提炼出了12个与公司绩效联系最密切的文化维度,真正地发挥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在经历了30年做加法之后,现在是该做减法的时候了。
“文化测评模型很多,为什么选择这个?”安娜作为HR,对文化测评有一些了解,对于模型选择也提出疑问。
“选择这个模型有两个原因:
“(1)丹尼森模型不可替代的优势。丹尼森组织文化模型从其产生到发展至今,以其基于全球80个行业和16个国家888家公司的基准数据库,在业内拥有较高的可靠性,对于在行业中和当地企业处于优势地位的大型企业来说,具有相当可靠的公信力,在众多的企业文化模型工具中尤为突出。同时,也可以把咱们公司与数据库中的同类型企业进行对比,分析未来发展走向和企业文化建设方向。
“(2)需求和模型的吻合度。咱们公司目前的经营业绩良好,属于当地的TOP3企业,丹尼森组织文化模型具有直接与组织经营业绩相联系的特性,有利于将企业文化引向绩效,在完成团队建设的同时提升公司的社会品牌效应,进而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当然,我们也会根据经典模型做一些调整和变型,能更好地适应咱们公司的需求。”张平对于丹尼森做了进一步的解释。
“有没有其他替代性较高的模型?多个模型使用是不是更有效?”产品研发专家也发话了。
“其实,文化测评的关键是选择与实际需求相符合的工具,如同对症下药,不是药吃多了就能治病,关键还是得用对药!”张平补充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