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3:自主创新经营理论是什么?

记 者: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刘董事长作为“自主创新经营理论”创始人,您提出的“自主创新经营管理理论”的概念是什么?对社会对企业有哪些重大贡献?

刘承元:我认为,“自主创新经营理论”的最大贡献是,结构化地阐述“造物与育人”两者之间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关系。“造物”靠系统,“育人”靠机制。“自主创新经营理论”把造物系统能力提升的落脚点,放在了员工和团队的成长上,即造物先育人。造物先育人的思想很早就有人提出过,可是在结构上把两者之间的关系说清楚的只有我们,这是我们对管理理论的一大贡献。在中国企业中,基本没有育人机制,所以花很多钱做培训,对员工和团队成长帮助不大。育人机制有三大模块七个要素。三大模块是:一是管理基础模块,二是绩效改善模块,三是绩效经营模块。

首先,管理基础模块,包括三个要素。

一是素养机制。管理者经常抱怨企业管理基础差,但差在哪里又说不清楚。我认为,管理基础差主要体现在:员工缺乏问题意识,工作随意,没有养成按标准做事的习惯。企业可以通过持续开展源自日本的5S等管理活动,来不断革新员工意志与理念,培养员工良好生活与工作习惯。

二是成长机制。管理基础差还体现在:学习环境(主要是软环境)差,员工不爱学习,甚至抵触企业各项培训活动,技能与解决问题能力提升慢。企业可通过导入技能奖励政策和规划员工成长晋级通道等方法来构建学习软硬环境,引导员工自主学习。

三是氛围机制。管理基础差又体现在:员工缺乏主人翁精神,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活动没有员工广泛参与。企业可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展示舞台,让员工有机会把工作中的精彩和智慧展示出来,挖掘员工智慧,生发员工力量。而这三大管理机制是优秀企业文化组成部分,是企业高层影响人和凝聚人的重要工作与途径。

其次,绩效改善模块,也包括三个要素。

一是自主管理机制。自主管理是指,基层员工以班组为单位开展持续上台阶的改善活动机制。每一个台阶都要定义明确的改善目标和具体改善内容。持续运营这项活动,可以让远离领导的基层能够及时消除缺陷,纠正错误,进而提升现场管理水平,并提升参与者自身的意识、技能与能力。

二是员工提案机制。员工提案是指,企业以制度化的奖励措施引导所有员工个体主动发现自己身边的问题,动脑筋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并最终把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用指定表格总结出来,提交给领导。通过开展这项活动,可以培养有积极性员工,让其主动付出智慧与行动。

三是课题改善机制。课题改善是指,部门或跨部门的中层精英组织起来,旨在解决企业焦点问题的小集团活动。这项活动,通常来源于企业经营战略,主要涉及效率、质量、成本、交货和安全等多方面。课题改善做得好,可极大支撑企业经营战略和经营绩效的实现,提升企业竞争力。在课题改善过程中,员工需要学习和掌握诸如IE、TPM、QC工具、6Sigma、JIT等许多改善工具和方法,企业可以针对性地进行培训。

最后,绩效经营模块,包括绩效经营改善机制一个要素。如果把三大模块比做一栋房子,房屋各个部分在企业中所起的作用,第一个管理基础模块是房子的基础;第二个绩效改善模块是房子的三条横梁;第三个绩效经营模块,是房子顶部,是企业高层进行“绩效经营”的机制和方法。而绩效经营改善机制的做法是,高层(团队)负责制定企业经营方针(包括理念、愿景、价值观等),提出经营目标,研讨经营战略,把每个经营战略分解为若干个重点课题,制定可操作的《部门实施计划》,每月一次面对面跟进和辅导,各部门管理者扎实落实《部门实施计划》。绩效经营改善活动不仅可以统一和加强团队意志,更重要的是通过对部门管理进行月度实时跟进辅导,保障措施的落实和目标的达成。

只有这三大模块与其所包含的七个要素机制都有了,员工才能不断成长。

职能任务系统关注的是物,即指产品生产系统、产品研发系统、销售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系统……也就是企业既有的职能任务系统,负责向客户提供产品或服务。若没有上述三大模块与其所包含的七个要素,职能任务系统是难以实现自主提升的,就像没有支点和抓手,人不可能提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一样。因此,职能任务系统关注的是物,是“造物系统”,而7大提升机制关注的是人,是“育人机制”,这恰好契合了“造物先育人”的先进理念。由此,育人机制与造物系统相辅相成,构成一个立体的、可持续发展的自主创新经营体系。

自主创新经营理论对社会是有很大贡献的。任何组织都可以按照该理论所倡导的理念与方法去持续展开创新活动,组织不仅可以提升硬实力,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获得生生不息的软实力。“自主创新经营理论”已在本土许多企业成功实践中得到验证。

当然,有人担心这个管理理论只适用于制造型企业。其实,制造型企业的管理是世界上最精细和最科学的管理,值得任何企业或组织借鉴和学习。王石的万科就是借鉴了制造业管理思想与方法,才成就了国内最精益的房地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