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很多人,还在心安理得地说着上个世纪的话

以上的自恋营销,都是企业从自身角度出发,忽视消费行为模式导致。而还有种自恋营销,则是时代和市场环境变化下企业应对不力导致的。

谈论时代环境总觉得太远,先说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小事给各位看官听听。

有一次,我参加某企业的开春动员会。就是春节假期后的某天,老板把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召集来,给大家打打鸡血:年过完了,收收心吧,该干活干活该搬砖搬砖。

这次动员会由老板主讲,声情并茂讲了两个多小时。主要内容是讲述他几十年的创业史,各种励志,然后说到如今形势严峻,期望各层管理人员与公司同舟共济,共度难关,怀着感恩的心投入工作,并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该老板很有学识,也很有魅力,说实话,我在现场被打动了。然而接下来的剧情却十分狗血:第二天,三名被公司寄予厚望的年轻管理人员递交了辞职报告,且态度十分坚决。不带这么玩的啊,这打人专打脸啊!

一名80后的辞职人员这么跟我讲的:本来有辞职的念头,但还在犹豫;听了老板讲话,立即决定辞职,一刻都不能待了。讲的什么东西,你创业关我什么事,我能得到什么,公司形势不好,我年终奖还少发了,还让我有感恩的心,你才该有感恩的心才对。

后来,这哥们又补了一句:“苗老师你不知道,天天这样,给我们洗脑,听得郁闷死了!”

这就是典型的现在年轻人心态。

以前网上流传着一段管理“励志语录”。

“任何团队的核心骨干,都必须学会在没有鼓励,没有认可,没有帮助,没有理解,没有宽容,没有退路,只有压力的情况下,一起和团队获得胜利。成功,只有一个定义,就是对结果负责。如果你靠别人的鼓励才能发光,你最多算个灯泡。我们必须成为发动机,去影响其他人发光,你自然就是核心。”

该“鸡汤”在朋友圈迅速流传,据说还是马云的话。

如果你仔细观察朋友圈就会发现,转发上述鸡汤的基本都是60、70后,绝少80后,如果有90后绝对是珍稀动物。年轻人面对类似问题的考虑路径是这样的:一个团队,没有鼓励,没有认可,没有帮助,没有理解,没有宽容,没有退路,只有压力!这是什么团队,早点解散,本人不伺候!

对这个鸡汤的态度,能够反映出目前社会上激烈碰撞的两对理念: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精英主义和平民主义。

我们50、60、70后,是从物质匮乏的年代成长过来的,受的是集体主义教育。我们想的是努力、拼搏、鲤鱼跃龙门,脱离农村,变成精英,成为科学家,文学家、政治家,我们接受为了集体利益牺牲个人利益。

而85、90以及以后的00、10后们,他们从童年开始就有比较富足的生活,十岁之前可能就去了很多国家,什么都吃过见过玩过,习以为常。没有那么强非要出人头地的动力,对一些励志的、高端的内容会厌倦甚至反感,他们会对戴着虚假面具的光鲜内容进行嘲讽、扒皮,喜欢围观“没穿衣服的皇帝”;对于自己不太明白但感觉有些假的事情或者人,一律归为“装”,“撕”则是他们最大乐趣之一。由于文化的多元性,更加尊重人性的个人主义是他们更能接受的。

老苗无意来分析理念的优劣是非,只想藉此来展示营销界的一个突出问题:目前国内企业的掌舵人,基本是50、60、70后的,协助老板制定营销战略的多数是70后部分是80后;但我们的市场已经以80、90、00后为主力,而且消费的潮流也是由他们主导。

品牌和产品拥有者精英主义和集体主义的理念,与市场主导者平民主义和个人主义的理念,形成了目前中国市场最大的矛盾冲突。

很多企业老板和HR已经在管理方面深有感触,觉得现在的员工“不好管”了、“搞不懂”了。而实际上,市场上此类问题比管理中严重的多,毕竟在管理中,年轻的员工话语权还不大,是“弱势群体”;而在市场上,对不起,他们是强势群体,而你才是弱势群体。

如果你还感受到,对不起,那你一定是陷入了另一种意义的“自恋型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