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理解虚实

虚实篇

【详解类引】

唐太宗与李靖有一段关于“奇正”、“虚实”的精彩对话,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奇正、虚实。

李靖对唐太宗说:“先教之以奇正相变之术,然后语之以虚实之形可也。诸将多不知以奇为正,以正为奇,且安识虚是实、实是虚哉?”

唐太宗曰:“‘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此则奇正在我,虚实在敌欤?”

李靖对曰:“奇正者,所以致敌之虚实也。敌实,则我必以正;敌虚,则我必以奇。苟将不知奇正,则虽知敌虚实,安能致之哉?臣奉诏,但教诸将以奇正,然后虚实自知焉。”

唐太宗曰:“以奇为正者,敌意其奇,则吾正击之;以正为奇者,敌意其正,则吾奇击之。使敌势常虚,我势常实。当以此法授诸将,使易晓耳。”

李靖对曰:“千章万句,不出乎‘致人而不致于人’而已,臣当以此教诸将。”

这是对“奇正”、“虚实”精准、透彻的解读,从中可知,“奇正”是“虚实”之基础,精通奇正相变之术,自然懂得虚实之势;但关键是要掌握战场的主动权,换句话说,我调动敌人,而不让敌人调动我。

刘伯承说,知兵势,解奇正,是一般的制胜条件,而正确的选择作战目标、作战方向和指挥军队作战行动,还必须切实把握好虚实这个环子。又说,用兵之道,要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虚实实,变化无穷。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空城计”就是虚实之用的经典战例,但这只是合理的虚构,是偶然的成功,现实中必须虚实虚实结合。1948年聂荣臻指挥的石家庄保卫战,就是虚实结合,成功瓦解了傅作义的作战计划。面对傅作义1个军、2个师、一个骑兵旅和阎锡山一个师的配合,以优势兵力进攻石家庄,聂荣臻命令手里的两个团在沙河和滹沱河构筑三道正面防线,一面命令在张家口的主力第三纵队日夜兼程,南下驰援;同时,采用“伐谋”的策略,通过广播揭露傅作义的图谋,并警告傅作义,解放军宣传已经做好准备,来必全歼,傅作义经过侦查发现确实有准备,而解放军的第六纵队又将阎锡山前来配合傅作义南进的一四十九个师全歼盂县一带,傅作义放弃了进攻石家庄的计划。

《三国演义》的“空城计”是合理的虚构,实战中,必须虚实结合,否则对方有针对性的做些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就可以识其虚实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