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流程变革

流程变革是涉及到比较高阶的流程架构(L1-L3)层面的调整,涉及或影响到的部门、人比较多,相对来说复杂度、难度是比较大的。变革也必然涉及到职权、利益的重新分配,遇到的阻力是天然存在的。时间周期长、影响面广、复杂度高等因素综合起来使得流程变革的死亡率很高,流程型组织转型似乎成为可望不可得的“星辰”。

如何提升变革成功率是诸多管理学者、企业家关注的焦点,从库尔特·卢因(Kurt Lewin)的变革三阶段到约翰P.科特(John P. Kotter)的变革八步法都是有益的探索,也得到了广泛的实践,取得了引入瞩目的成就。关于这些经典的理论不再赘述,在这里想强调的是流程变革必须以项目的方式推进。具体的项目阶段包括:流程变革规划、立项阶段(Charter开发阶段)、概念阶段、计划阶段、开发阶段、验证阶段、试点阶段、推行阶段和持续运营阶段。

流程变革规划。流程变革规划是流程规划的一部分,是与业务规划同步完成的。通常,公司做战略规划(Strategy Plan,SP)的时候会识别战略举措,作为年度经营计划(Annual Business Plan,BP)的输入;在每年年底做年度经营计划的时候会对战略举措进行解码,解码的结果作为公司级或部门级重点工作来管理。比如在华为公司,每年第四季度,业务部门就会拉着负责变革的职能部门沟通,反馈流程执行中的问题、业务痛点等,结合公司整体战略规划,最终确定来年要做的流程变革项目,包括:流程变革范围、目标、预算、计划等。这样操作的目的是与战略挂钩,承接好战略,同时对准业务问题与痛点,为业务运营扫清障碍。

立项阶段。公司的规模大且业务复杂程度高,管理要相对精细化,会单独设立一个立项阶段(Charter开发阶段),承接前面规划来做项目立项申请,这个可以基于实际情况而定。在这个阶段需要完成项目团队组建、明确变革需求和立项评估等工作。

概念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输出高阶的业务流程变革方案,同时要继续评估流程变革的关键资源是否准备就绪,如果条件不成熟,可以申请暂停或关闭项目。

计划阶段。有了团队、有了高阶的方案,这个阶段就要分解成详细、可落地的工作计划了。通常,项目立项的时候有大的项目里程碑,到这个阶段就要做具体的任务分解(Work Breakdown Structure,WBS),基于分解再做滚动的计划。

开发阶段。这个阶段基于前面高阶方案进行具体的流程开发,同时,如果是项目范围包括IT的,则需要同步做IT需求的代码实现。流程与IT一体做数字化转型的大趋势,所以最好能融合在一起推进。

验证阶段。对于流程变革来说,在具体流程开发出来后,还需要对业务场景进行复核,确保场景都能覆盖得到,如个别业务场景因为时间、成本的原因导致暂时不能覆盖,则要做好应对方案及后续处理计划;同时,要做流程的集成拉通验证,确保上下游流程能端到端打通。

试点阶段。在验证后,基于实际情况推动试点。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般会按区域、产品线等不同维度进行试点。特殊情况下,无法剥离单独试点的,则试点与推行一体完成,有应急预案。另外一个备选的方式是流程Dry run(干跑),模拟真实环境进行试跑,这个代价相对比较小一点。华为公司创始人任正非曾就变革提出过“七个坚决反对”,其中之一是:坚决反对没有充分论证的流程进行实用。在验证、试点阶段如果识别不出问题,到了实际运营的时候才暴露容易造成业务混乱甚至中断。

推行阶段。在流程试点完成后,会对试点的效果进行评估,确认是否达到了全面推行的要求,对推行的成熟度进行评估。具体的推行过程比较复杂,华为公司曾总结过推行的三阶十六步,可以作为一个参考的模型。推行最后一步动作是转运营,即把日常运营的方案交付给业务。

持续运营阶段。流程变革项目转运营后,就进入持续运营阶段。持续运营是变革方案最终体现价值的时候,这个阶段需要评估变革预期的成果是否有达成,并将结果、问题等汇总,作为后续变革、优化的输入。这个阶段最关键的是防止变革回潮,出现反复的话很容易前功尽弃,又回到老路上来了。

变革无易事,管理无恒式。对于流程变革的过程管理而言,以项目形式、分阶段推进,依然被证实是最理想的实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