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的流程治理试点小组,通过试点项目和试点流程治理规则,在推行一段时间后,流程治理体系有了一定基础,可以考虑转正式的流程治理组织。如何衡量成立正式的流程治理组织的时机呢?请参考以下几点:
第一,有指导开展流程建设的框架(一级流程架构)。正式的流程治理组织会开始大量具体的流程建设工作,在此之前,应该有一个整体的流程框架规划,在根据规划开展流程建设工作,这个框架时开展流程建设的基础。
参考下图所示某公司一级流程框架:
该公司规划了11个一级流程,在一级流程框架下还可以进行子模块的流程设计。
这个框架需要经过高层评审后生效,如果有流程治理委员会这样的组织,那必须经过流程治理委员会审批后生效,后面修改时亦同。
第二,有流程治理的基本规则。有了一级流程框架后,就可以开始开展具体的流程建设了工作了,为了支持具体的流程建设工作,需要构建流程建设、发布、测试、评价改进的管理通道,也就是流程管理的基本规则。比如,流程文件是否应该按照标准的流程文件模板来撰写,流程图的表达是否按照标准的泳道图来进行,流程撰写人、流程责任人的职责分工,管理归属关系等,这都是流程建设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才能在统一管理规则下开展流程建设的具体工作。而为了维护这个规则,当然就需要我们来组建流程治理的正式组织,持续不断的维护流程治理规则,确保流程建设工作能不断持续下去。
第三,需要流程治理的IT基础。在流程建设达到一定程度后,会产生大量的流程文件,这些文件不能只是存在大家的电脑中,至少应该有一个公共的模块能展示这些流程文件,可以让对应的业务人员能查阅相关流程文件,让业务对应的流程文件能公开透明。一般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都会公司的内部网站或者OA管理系统,可以借助内网或者OA系统来先建立基本的流程展示模块,参考某公司在OA中建立的流程管理模块展示方案:
根据案例中的展示方案,可以看到集团一级架构,以及中间模块的具体流程文件展示,所有最新发布的流程文件都可以在该页面展示,如果要了解更多内容,可以进入各子模块查阅。同时,还有流程管理服务指南、流程知识分享等内容。
除了以上流程文件展示模块外,还需要在OA中构建流程发布的审批通道,参考某公司的流程发布审批通道流程示意图:
该审批流程至少可以作为一个流程发布、改进优化的通道,通过IT审批不仅提升了审批效率,而且可以追溯、查询审批记录,保持流程文件不断的进行版本迭代更新。
为了维护流程审批与发布的通道,需要有专门的岗位和团队来维护,这时就需要正式的流程治理组织来承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