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读者与专家连麦问答 时间:1:36:59

守望者(提问读者):

我们生产塑料件产品,部分工序简单,但想在成本控制上超越竞争对手,一直未能解决,想请教如何优化。我注意到大野耐一通过库存调节生产交期延误问题,想问生产活动该如何定义,怎样更高效并管控品质?

陈茹:

现代丰田生产方式与大野耐一时代核心相同,均为拉动式生产 —— 后工序向前工序取件,前工序按取件数量生产,中间无在制品库存。

守望者:

为什么不能有更多在制品库存?比如注塑机生产 100 个和 1000 个产品的成本差异明显,多生产能降低成本,这是否与精益生产冲突?

 

陈茹:

生产计划需精准制定,若计划生产 1000 个,可留 5%-10% 的中间库存(如应对废品),但过量生产(如 1 万个)是浪费。注塑机等大批量生产允许中间库存,但需控制在合理范围,同时需做好品质管控,减少废品率。

守望者:

我们行业需备库存,感觉精益生产中的拉动式生产不适用,因为设备需要一次性大批量生产才能降低成本,是否只能局部借鉴精益(如品质管控)?

陈茹:

大批量生产仍可应用精益思想,例如缩短换膜时间、优化物流运输、减少搬运浪费。若设备调试频繁产生废品,需改善设备精度或调试流程(如快速换模、减少试模次数和试模废品)。

守望者:

试生产时,注塑机需用整包料(25 公斤),前十几件因温度不足报废,这部分浪费是否可避免?

陈茹:

可通过设备改造排空管路残留原料,减少下次生产时的废料,缩短试模时间。

守望者:

丰田是否通过防错设计减少品质人员?我们行业依赖巡检、出库检等,如何借鉴?

陈茹:

丰田大量使用防错设计,在检验环节自动筛选废品。更核心的是自工序完结”—— 每道工序保证 100% 合格,不流向下工序,全链条执行后可省去最终检验人员。

守望者:

若某工序发现问题拉绳停线,会导致全线停工,增加成本,这在价格战时代是否不利?

陈茹:

即时停线解决问题的代价远小于成品后追溯。例如漏装螺母,即时补装仅耽误 10-20 分钟,若成品后发现可能导致大批量返工,损失更大。

 

守望者:

员工持续改善可能导致岗位精简或裁员,如何调动积极性?比如改善后工时缩短,计时工资可能下降,或工友被裁。

陈茹:

改善能体现个人能力、减轻劳动强度(如打螺丝从 8 小时减到 4 小时),企业会重用改善者(如成立改善组委以职位),裁员对象是不积极改进或边缘岗位员工。丰田通过测评末位淘汰机制,鼓励员工精进。

直播主持人:

国内企业如何培育改进文化?

陈茹:

可建立机制鼓励改进(如树立标杆、奖励案例),通过测评淘汰浑噩度日的员工,推动组织向精进方向发展。

守望者:

精益生产是否通过价值流分析找到改善点,成立改善组,结合数据收集(如检验表、沉淀数据)优化工序?

陈茹:

是的,同时需制定工程能力表,明确设备加工能力。

守望者:

丰田的 JIT(零库存)是否将库存压力转移给供应商?国内行业供应商压力大,这种模式是否适用价格战市场?

陈茹:

丰田总装厂零库存,供应商需维持一定库存,但成熟供应商可通过改善压缩库存(如最底层供应商每日按需求生产)。丰田通过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应对市场变化,利润仍可通过产品种类补充,其成本控制能力在行业中仍具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