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新产品,如何引发人们的共鸣?共鸣是指人们的内心被它深深地打动了,只要一看到它就会惊呼:“它就是我要的”。
这需要讲一个动听的故事。
何为故事?与编造无关,虽然一提起故事,首先想到的是编造。讲一个产品故事确实是编造的,不过,它是对人们内心需求的真实展示。人们内心的细微处的活动,就是故事。
问题在于是否看到了它们,是否捕捉到了它们,是否足够敏感和有洞察力,是否能够进入意识深处,看到意识是如何引发的思想活动,即欲望、期望、需求、盼望。看到这些,把它们演绎出来,这个故事会打动人们的心。
如果你是一位营销的专业人士,具有敏感性和洞察力,在主动的探寻人们内心的想法,也许你会看到。但是对于那些被观察的人们来说,他们自己却经常不知道自己的内心活动。尤其是那些细微的心理活动,更不用说那些潜意识、无意识的活动。因此,当你的故事将这些细微的、深层的心理活动展示出来时,人们不由自主地惊呼:“我就是这么想的,这个产品正是我想要的,它太完美了,贵点也不重要了,总之它就是我想要的。”
比如对于单身、小型家庭或工作紧张的家庭来说,有时做饭只炒一个菜,或者菜的做法很简单,产生的油烟就很少、很短暂,此时开关抽油烟机总是感到麻烦、有点浪费,人们内心有些纠结。只不过这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如果你有一款无油烟炒锅(先不考虑它的无油烟效果到底如何,达到了什么程度),就可以清晰细致地讲述这个纠结。这是人们内心的真实故事,它自然会唤醒和激发出人们心里本就有的渴望。
讲这样的故事,需有一颗真诚、关怀之心。这不是为粗劣的产品编造美丽的故事。
我们关怀一个人,才会想到、付出精力去了解他。只为赚钱的动机,就缺乏了去了解他人即消费者的内在动力。即便有最先进的消费者洞察方法和更大的投资,也可能只是看到了消费者浅层的想法。
人们的内心想法,不是钱能买来的,也不是一个贪婪的心能够探知的。因为贪婪之心不会对精神深处的事物感兴趣。
这样的故事不是“秋天的童话”,相反,是生活里的麻烦、忧愁,甚至是苦难。而把这样的故事讲好的人,一定是历经生活的苦难,深刻地观察和体验着生活,并由此充满同情心、怜悯心和敏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