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餐饮目标市场的选择

依据上一节“餐饮市场如何细分”的考量,我想大家已经有了几个备选的目标市场。究竟选择哪一个细分市场、选择哪种进入策略(无差别策略、差异性策略、集中策略等),需要全面分析影响和决定目标市场的内外部因素。市场潜力、竞争强度等外部因素有一定的影响作用,而企业所拥有的硬件、软件等资源和能力因素起决定作用。我们认为在最终选择和进入目标市场之前,要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评估,作为目标市场选择决策的重要依据。如图3-2所示。

图3-2目标市场选择

1.外部市场影响因素

(1)​ 市场潜力分析。

1​ 味偏好。

口味是餐饮行业的基础,消费者对口味的关注度极高。中国幅员辽阔,各个区域都有明显的口味偏好和饮食文化,古有“南甜、北咸、东辣、西酸”的说法,如果待进入市场的口味对所在区域的饮食习惯投其所好,一般市场潜力很大。当然,这些年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流动,口味界限逐渐模糊,融合趋势明显,打破了传统的区域饮食文化圈的概念。另外,《中国餐饮报告2018》显示:餐饮消费者的口味势力版图悄然变化,清淡、鲜甜已小胜麻辣,说明追求健康饮食的人越来越多。以上种种口味变化趋势影响着备选市场的市场潜力,餐饮企业务必要对区域市场的口碑进行深度摸排和研究。

②区域人口数量及结构变化。

一般来说,备选细分市场的人口数量越多,市场容量就越大;人口年轻化程度越高,

餐饮市场基础和潜力就越好。目前中国人口数量与结构发生了一些显著变化,一是人口进入老龄化(2017年,60岁以上人口数量为2.4亿,占总人口的17.3%),这一部分人口外出就餐减少;二是新生代人口逐渐庞大(80后人口数量2.28亿、90后人口数量1.74亿、00后数量人口1.47亿),未来他们将是餐饮消费的主力军;三是城镇化步伐加快(2017年城镇化率58.52%),同样会给餐饮市场带来新的消费需求。这就要求餐饮企业分析备选目标市场的人口匹配度和适应度,从数量和结构变化上综合考量,明确自己的目标市场选择方向。

③餐饮消费能力。

通常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高,对餐饮的消费能力越强,餐饮消费能力与收入水平

呈正相关,但也不绝对。中国有很多好吃的地区,平均收入水平不高,但餐饮支出占比超过一些经济发达地区。这一点,区域餐饮企业在选择细分市场的时候,也不能忽视,需要分析考虑进去。如图3-3所示。

图3-3餐饮消费能力

(2)​ 市场竞争分析。

①集中度分析。集中度分析主要是通过品类集中度与市场增长率两个维度来衡量某个细分市场的竞争格局与吸引力,以及不同的竞争格局下应该采用何种策略。通常情况下,品类集中度越高,甚至出现明显的品类巨头,则进入的壁垒越高。反之,品类集中度越低,说明细分市场进入门槛低,吸引力强。市场增长率越高,则吸引力越强,机会越多;市场增长率低,则吸引力就弱,机会就少。如图3-4所示。

图3-4集中度分析

②竞品分析。餐饮业是典型的长尾行业,行业集中度整体很低,但区域市场往往企业众多,竞争激烈,是分散的红海市场。企业要进入某个细分市场,就必须对竞争对手进行全方位分析,不仅要分析现有直接竞争对手的资源和能力,还要分析间接竞争对手和可能潜在的竞争对手。直接竞争对手是指同品类的竞争企业;间接竞争对手是指所有与餐饮有关的泛餐饮企业,甚至是食品零售企业;潜在的竞争对手是指未来可能会通过各种形式进入餐饮相关行业的外部企业。如表3-1所示。

表3-1细分市场竞争对手分析

可以通过打分横向比较,确定综合实力强,或者在某些方面具有独特优势的竞争对手,分析其各自的主要竞争优势,从而有针对性地规划自己的进入策略和竞争手段,做到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