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鼓励“创新向善”

在谈到激励主题的时候,我突然想到创新向善这个词。

(1)何为“创新向善”

我们鼓励员工为企业提供创新成果,从而给企业创造价值;而企业通过为社会商业环境提供创新成果,从而给社会创造价值……

通过以上过程,企业在社会商业环境中,找到了自身定位,实现了自身价值,也得到商业社会的反馈与回报,获得满足自身发展所需的资源。企业进而把资源回馈给创造价值的员工,让他们获得个人与家庭生存发展所需的资源,并得到自身价值的实现。这里面,最关键的,就是能否营造出一种向上、向善的鼓励创新的环境。企业内的各项激励举措,都要本着创新向善的激励原则,就是激励你更好的发挥创造性,激励你更好的创造价值。

我在读高瓴资本张磊先生的《价值》一书时,对一段话印象特别深刻:

从高瓴成立的第一天起,我们和出资人就有一个约定,那就是任何事情只要合理、有意义,我们都可以做(We can do anything that makes sense)。这可能是世界上最简单的模式——出资人给你开了一张空白支票,“你可以干任何你认为合理、有意义的事情”。但可不要小看这个“合理、有意义”(make sense),这实际上是一个最高的门槛,因为这个世界上充斥着并不合乎情理的事情。
里面提到的“合理、有意义”(make sense),最核心的思想,就是“创新向善”,鼓励你积极创造价值,这就足够了。毕竟,创业团队,每一个奋斗在一线的个体,才最知道在他们所面临的环境、所处的岗位中,哪些地方最可创新,最可创造价值。当然,前提是你选到合适的、足够优秀并有自驱力的团队与人才。

有一所小学把其校风定义为八个字“向善、思进、和乐、创新”,我认为特别好。向善,也许是一种最高的价值观牵引,它是比一切都重要的东西。企业在对人才的激励中,如何激励其主动、积极地创造价值,而企业客观地评估其创造的价值,并基于其价值贡献给予必要的激励资源。——这就是“创新向善”的具体体现。

 

(2)创新向善要落实到绩效上

企业“创新向善”,要落实到具体的绩效成果上。这里面,既包括对过程的管理,也包括对结果的管理。这样的绩效管理,会更加开放、有弹性、有张力。

KPI与OKR并举,是企业绩效管理的较佳的工具搭配。把OKR作为过程管理的工具与方法,鼓励挑战、担当、创新与合作,而通过KPI,则实现各组织、团队与个体在一定的周期内交付企业所需的成果。最好的激励,是给予一定灰度创新空间的激励。

在一个大型人力资源论坛上,我曾听到一位重量级嘉宾推荐了蛇口的招商局博物馆。他说这是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圣地,在里面你可以看到很多改革开放初期关于蛇口工业区设立的历史文件。那时,在政策和机制层面,都鼓励创新突破,提倡多劳多得、先行先试。

为此,我专门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在2018年7月27日南方都市报《从蛇口出发:不改革者不入此门》 一文中,看到如下文字,能感受到当时那份炽热的创业激情与氛围:

蛇口工业区沿山路21号的招商局博物馆里,珍藏着一份《关于充分利用香港招商局问题给国务院的请示》。起草这份请示时,时任交通部外事局副局长的袁庚已年过六十。

这是1978年,这年6月,袁庚受命赴港调研,两个月的调研结束后,他在执笔的报告上第一次提出适应国际市场的特点,走出门去搞调查、做买卖的对外开放建议。

1979年初,他起草的《关于我驻香港招商局在广东宝安建立工业区的报告》出炉,是年1月底,中央批复同意。蛇口工业区基础设施正式破土动工。此时的蛇口,是一个由七个渔村组成的蛇口公社,本地人口仅4700人,作为中国漫长海岸线上一个最普通的小渔村,这里一直是默默无闻的存在。随着大南山脚下炸山填海的一声炮响,蛇口工业区建设指挥部成立,这个面积仅有两点多平方公里的小渔村开启了一场史无前例的试验。

……

在这扇改革之门里,过永鲁和陈难先们,亲历并见证中国第一家外商独资企业的诞生,第一次职工住房制度改革,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诞生、第一家由企业创办的商业保险机构破土而出。从这扇门里,喊出了振聋发聩的“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打破了观念束缚,形成新的时效观念、竞争观念。随之而来,蛇口工业区对分配制度、管理体制、用工制度、工资制度、住房等方面进行大胆突破。废除干部职务终身制,实行公开招聘,开创中国人事制度改革先河;打破“大锅饭”体系,人们不再干多干少一个样。

……

“蛇口的发展是从人的观念转变和社会改革开始的。”这是袁庚对蛇口基因的总结,这种基因来自于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

对于企业人力资源工作者而言,最为宝贵的,就是帮助所在企业激励广大员工持续焕发出创业、创新的热情,让企业获得这种独特的基因,并由此出发,发展出相应的激励政策、机制与文化,从而驱动全员的价值创造。这是一条长期主义之路,虽不易,并却值得探索与寻求。也许,蛇口招商局博物馆,是我们人力资源工作者都需要踏足学习的地方。 

(3)“创新向善”是商业社会的一道光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其大概含义是,最高的品质应该和水一样。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像水那样待机而动。正因为他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

人和人之间相互支持,一起相信向善的力量、创新的力量,就能给社会创造出美好的价值,这股向善的创新力量,可以让一切奇迹发生。

真正的商业到了最后,特别是当你成为行业的标杆或领军力量的时候,就需要思考,你以一个什么样的姿态去面对社会,有什么的能力去回馈社会,有什么事情是你可以帮助社会变得更美好的。在商业社会中,最为宝贵的,就是在为人类的梦想,做难而正确的事情时那颗坚定、向善的心。

向善,是个发心。创新向善可能是我们永恒追寻的一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