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如何把握未来的“新黄金十年”

人们在看待经济时,也习惯用单一的思维模式,所以,很多人说“黄金十年”已经过去了。其实,看透经济发展规律之后,你就会发现一个“新黄金十年”就在眼前。相反,如果看不透经济发展规律,或者用既定的思维模式看经济,就会认为“黄金十年”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2014年9月10日下午,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的开幕式致辞中说:“看中国经济,不能只看眼前、看局部、看‘单科’,更要看趋势、看全局,看‘总分’。”中国经济有巨大的韧性、潜力、回旋余地,我们的措施既利当前,更惠长远,我们有能力防范大的起伏,避免发生“硬着陆”。

“新常态”是经济的味道。李克强总理的讲话说明中国经济的“新常态”正在形成。我认为这种“新常态”是中国城市与地产的“新黄金十年”的基础。

很多人对商业机会的存在持悲观态度,认为中国城市与地产的“黄金十年”已经过去了,但我不这样认为。不同的人,看问题的角度也不同。我认为中国城市与地产的“黄金十年”或许才刚刚开始。

就拿地产预售来说,深圳等一线城市要求商品房封顶才能预售,但是在二线、三线城市,只要一栋楼封顶,其他楼即使还没动工也可以预售。有些更小的城市(县城)还存在和90年代初期的深圳相类似的情况,即挖个坑就可以预售。对这些小城市的投资商而言,在大城市开发地产难度加大的情况下,转战这些小城市,或者回到他们的家乡开发地产就可能迎来自己的“黄金十年”。

一部分人的“黄金十年”已经逝去,一部分人的“黄金十年”才刚刚开始。“新黄金十年”是个相对概念,是针对人不同时期的转变而言的,也是针对一部分人而言的,黄金十年对于这部分人真的是一去不复返,这些人投机取巧,绝大部分人没有知识文化,他们善于钻营,利用法律法规的空子,不择手段地实现赚钱的目的。所有的这些都是计划经济的产物。这些人会做私下交易,这种做法无形中排挤了那些遵守规则的人。

如果说旧的“黄金十年”是在地上捡金子,胆大的人都发了,那么在“新黄金十年”时代,黄金是“躲藏”起来的,需要人们用心去找,有谋略、有智慧的人才能致富。

“新黄金十年”是相对“黄金十年”而言的,是知识经济的产物。随着法律法规的逐步健全,善于钻营的人逐渐没有市场,而那些有知识、有文化、讲诚信的人开始有用武之地了。

“新黄金十年”是财富天平向另外一部分倾斜的过程,也就是说机会永远存在,只是能抓住并利用这些机会的是另外一部分人。所以,八十、九十年代的包工头现在依然生存的很好的并不多。

顺着这个思路,“黄金十年”的概念会不断出现,它是永续的。认为不再有“黄金十年”的人可以说是“保守派”,他们不希望社会进步。因为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加快,那些传统的赚钱方式将逐步被新的方式所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