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储是为了解决供给需求在时间上不连续,抵御未来潜在风险的情况下产生的,目的在于打破了生产地及消费地的空间间隔。为了达到仓储的效果和效率的提升,无论在选址还是在内部布局上,它都有特定的要求和标准。
在仓库的选址上,若是作为制造基地的附属仓库,在哪里建设厂房就在哪里建设仓库,这是毫无疑问的。它有可能是原料区域导向(靠近大宗主要原料产地,如钢铁厂靠近煤矿或铁矿区),或者是贴近市场(主要消费区域)。重点在于设计阶段,把原料仓库、中间品仓库及成品仓库在整个厂区的位置排列。一般来讲,以常规的方形厂区地块为例,其外围被四条道路环绕,应设计不少于三个进出口(厂门)。其中,原料仓正对/靠近厂门1,成品仓正对/靠近厂门2,中间品仓库/生产车间介于原料仓及成品仓之间,厂门3用于人员出入,如图7-1所示。
图7-1 仓库布局图
制造企业的厂内物流路线,是从厂门到原料仓再到生产车间,生产完工后再运输到成品仓,在成品仓完成拣货装车发货,总体上是一个线性的过程,不存在分支。按图7-1的设计思路,目的在于使物料往一个共同的确定的方向流动,减少实际物流过程中的“逆流”(相冲,影响效率)。不同性质的物料(原料/成品)在相互隔离的区域进行装卸作业,有利于物料收发的准确性及减少相互干扰的可能性。制造业的进出厂物流,动辄每趟车几十吨,进出时间类似于工作人员的上下班时间。若人流与物流共用进出通道,不仅对人员安全有较大影响,还会造成物流车拥堵,故需要厂门3作为工作人员的上下班通道,通过此通道可直达各部门工作岗位。若新仓库的选址不是生产基地的配套设施,是一个独立的仓库节点,则其选址的思路是先根据服务/投射区域确定仓库的大体位置,再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地质、水文、气候条件)确定具体位置。
制造工厂内仓库的选址,首先,要按生产车间的分布确定仓储的位置。其次,根据上述“顺流”的方向和“人流与物流不相混”的原则,确定原材料仓、成品仓的分布。最后,根据各仓库所特有的物料配送特点建设与其相配套的设施。
仓库的选址除了与制造工厂一体化的仓库分布置的设计外,外仓和第三方仓库都是一个企业为了更好地达成服务客户的目的和考虑成本所做的选择。一般情况下,外仓或第三方仓库都有以下选址特点:
(1)外仓或第三方仓库的选址一定跟运输成本有关系。
同一个行业的企业都会有相对集中的特点,加之每个企业都希望做拉式生产,即希望做到零库存,生产时需要由供应商第一时间提供物料。因此,企业对产品的物流运输配送一定会出现送货频率高、送货产品重复性高的物点。正因客户想做到零库存,最终导致的是企业每次送货的货车满载率比较低,甚至会出现10个客户的产品只占货车核定载重量的50%以内。这样每天重复的线路、每天重复的送货量,将会大大耗用企业的物流运输资源和提高整个企业的运输成本。因此,在选择外仓或第三方仓库时,一定要以降低成本为目标,通过运输成本的分析,划定需要设置外仓或第三方仓库的区域位置。
(2)根据客户群体的具体区域分布和发货数量来确定准确的位置。
仓库的服务范围一般很广阔,如广州市白云区有着化妆品及个人护理品的产业集群,结合企业的营销策略,便可以在白云区的交通热点位置设置外部仓库,或考虑大客户所在的位置,使外仓更加贴近大客户。从服务角度讲,它能将物流时间进一步缩减,更好地响应订单;从经济性角度来看,这种模式能实现厂区到外仓之间的大车满载(高利用率),外仓到客户点之间也能实现小车满载。避免厂区到客户之间中长途的小批量送货,提高单车次送货的装载率,减少单位数量的所需运费;从战略的角度看,相对于竞争对手更加贴近客户,便于随着客户的节奏而调整自己的部署,与客户一起“舞蹈”更能收获信任。
(3)仓库布局成本。
企业不能在生产工厂建设仓库,并且客户群体比较分散。仓库选址的地点通常是工业区和稍偏远地区,因为决定仓库选址除了服务可行性、交通便利性外,更重要的是土地成本。设置在这些区域,相对远离繁华的市中心,确保土地租赁费用合理。除土地成本外,建设成本及运营成本都需要评估。
(4)根据它所能覆盖区域的物流运输方式。
如果所选择的位置只作为仓库用于储存物料,它或许是企业收集一段时间的订单再做配送的,这样可以利用一次运输量来评估是否自有车辆去满足配送的需求,还是利用第三方物流进行配送。如果外仓的发货是按量少而批量多的情况一起进行的,就可以聘请“专人、专车”短距离、小批量配送。每天依靠“三轮车”来回做点到点的配送服务,提高整个配送效率及降低配送成本。
(5)数量的设置。
外仓或第三方仓库所设置的数量,如前面所说的由客户群体的布局、运输成本的高低及其配套的物流运输方式来确定。对于全国各地都有客户分布的企业,按上面的特点确定不同区域的外仓地址,每个外仓地址都应该明确其补充产品库存的工厂和运输方式,明确其或所供货的区域及客户,同时也明确从每个外仓或第三方仓库出去的产品,应该使用哪种物流运输方式。确保每个外仓的服务不重复,以及不出现“打架”“职责不清”的情况。
无论是附属于生产制造基地的仓库,还是独立运营的仓储物流点(外仓或第三方仓库),在选址阶段还有一个重要的考虑点——预留可扩展性。大背景下,企业(区域)的产能(需求)是逐年增长的,故仓储点周围必须有足够支撑发展的扩展空间。纸面设计阶段有基于长期的规划,甚至提前打好地基,才能在未来到来之前做好准备,使用当前更低的成本解决终究会面临的问题,待瓶颈到来之时能从容应对。
根据仓库的作用,就应该在设计阶段开始考虑:仓库的层数、立体空间使用计划和仓内物料流向,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发现不适用而不停地变更与改建。在仓库内部库位的设置与仓库运行设施、设备的设计上,仓库需要考虑的问题应该更全面,只有这样,设计出来的仓库才能发挥最大的存储效率。
案例7-1
到底该谁来发货
某企业位处开发区,其重点大客户之一位于江浙地带并开发了不少同类客户。企业为了提升交付能力及服务水平,在上海设定了一个中间仓库,并把这个中间仓库所能覆盖的发货区域与实际客户列举了详细的清单,并按客户的分布提前设置了相对应的物流配送商。
直到有一天,因为产品问题导致某企业向江浙地带的大客户供应暂停了。暂停供应时间持续了6个月,在6个月后的一天,该大客户重新向某企业提出采购需求。业务员通知中间仓的系统管理人员在系统上下达订单,同时因为重新获得订单非常高兴,并向位处开发区的销售中心传达了此信息,销售助理按业务员传达的信息也在系统上下达了订单。结果,企业的中间仓库向该大客户配送产品并按订单要求时间准时送达,而企业所处的开发区仓库也向该大客户发出了该订单的产品。
业务员接到大客户的电话后才得知企业的两个仓库同时向客户发送了相同的订单数量的货物,业务员在了解情况过程中得知:
中间仓的管理人员说它是按之前设定好的发货规则发货的,之前一直都是这样,也没出现这样的情况,是企业位处开发区的仓库不按规定操作。
而位处开发区的仓库回复,他们是接到助理的指示,说此大客户重新下单要提高重视程度,再度合作的第一次订单产品务必是从总部发出,并且产品也是经过QC重新确认的。
就这样,两个仓库各持己见,就重新合作的客户该谁发货争执不下。
(6)仓库应按照其所存储的物料/产品特性进行内部设计。
制造型企业所配套的仓库,涉及原材料、产成品、中间品、呆滞品等不同类别的物料的储存。如化工企业的原材料和成品,由于它的化学性质,可能会对存储环境有比较高的要求,因此在原材料仓的设计过程中,就需要按这些原材料所需求的环境进行匹配建设:冷冻仓、常温仓或是危化品仓,整个建设过程中就应该按此类仓库的特殊要求进行建造。如对于直接出货的成品仓,为了出货方便,必须在建造时把配套的装车平台一并考虑进去。只有这样,整个物流运转效率才会更高效。总之,在建设设计仓库前,就需要全面考虑:从仓库内部的仓储要求到仓库外部的配套设施,列入考虑范围。
(7)一个最理想的仓库应该是单层结构建筑,这样设计能避免在垂直方向上搬运货物。
在平面上移动物料,只需要克服运输设备的阻力做功,而在垂直方向上的物料转移,需要克服物料重力做功,亦即需借助电梯、传送带、堆高车及叉车等机械的协助。这意味着除了需投入更多的资金在固定资产外,在进仓及出库的两个过程中,升降这个步骤总是一个瓶颈,将占据较多的作业时间,影响仓储效率。但这项原则并不是要严格遵守,有时候迫于土地成本,整个仓库的地面面积有限,为了适配相应规模的库存,仓库只能往立体方向发展。
(8)层高方面受货架的影响,层高需略高于货架总高度。
目前国际没有统一的仓库高度的标准,常规的仓库10米左右足够了。层高方面受货架的影响,层高需略高于货架总高度。单层货架的高度则取决于产品的外包装高度,应确保最高的单个产品,在使用托盘承载后,仍能轻松进入货架。货架总高度需与所用的物料升降机械相匹配。在考虑立体空间的使用率时(层高),还需考虑日常作业的安全及消防安全的因素。高度越高,意味着其重力势能越大。若发生倒货等意外情况,其负面影响更大;若发生火灾事故,也更加难扑救。
企业对货架类型的选用考虑产品的包装形式和重量、仓库面积的使用率、企业自身考虑仓库的建设成本,以及与仓储相配套的设施、设备,如叉车等因素,如表7-1所示。
表7-1 不同货架类型表
序号 | 货架类型 | 特点 | 备注 |
1 | 横梁式货架 | 存取快捷、方便,保证任何物品都先进先出,无叉车类型限制;较快的取货速度,空间利用率30%~50%(由叉车类型决定) | |
2 | 通廊式货架 | 高密度储存,先进后出,部分按单取货,20%~30%可选;取货速度一般,储货净空间可达整个仓库的60% | |
3 | 重力式货架 | 对储存货物有高密度、高效率的特点,采用自由出入式设计,具有极高的存货流转率的特点;按单取货,取货快捷,良好的地面利用率,储货净空间站仓库60% | |
4 | 阁楼式货架 | 用货架做楼面支撑,可设计成多层楼层(通常2~3层),设置楼梯和货物提升电梯等,适用于库房较高、货物轻小、人工存取。储货量大的情况下使用提升机和液压升降平台 | |
5 | 悬臂式货架 | 适用于储存长而不规则的物件,按动按钮即可驱动货架,并开启所需的通道 | |
6 | 轻型货架 | 插接组合式结构,标准组插件,不用一颗连接螺栓,拆装方便快捷,超强型闭口钢层板结构,层高每50mm任意可调,每层最大载重150~250 kg |
(9)仓库的内部设计布局,应便于产品持续朝一个方向穿过仓库(少转弯,不掉头),类似于厂区的物料流向。
产品在仓库的A端被接收,在接受处附近设置待检区,通过待检区后在仓库的中间部分进行存储,最终从仓库的B端进行装运。因为直线性的物料流能使仓储作业更加直观便捷,通过人为地去除“逆向物流”,使货物阻滞和多余物料处理减少到最低程度,提高物料流动速度,从而提升仓储效率,如图7-2所示。
图7-2仓库内部布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