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人问我,怎样激励员工最有效?有人想到合伙制,有人想到股权激励。这些都是好方法,不过,在我看来,合伙制、股权激励都是锦上添花,如果最基本的都做不到,再漂亮的激励机制也没啥用。
有一个小故事道出了激励的真谛:
说是有一个人叫老王,辛苦了壹年,年终奖拿了1万,左右壹打听,办公室其他人年终奖却只有1千。老王按捺不住心中狂喜,偷偷用手机打电话给老婆:亲爱的,晚上别做饭了,年终奖发下来了,晚上咱们去妳壹直惦记着的那家西餐厅,好好庆祝壹下!
2、老王辛苦了壹年,年终奖拿了1万,左右壹打听,办公室其他人年终奖也是1万,心头不免掠过壹丝失望。快下班的时候,老王给老婆发了条短信:晚上别做饭了,年终奖发下来了,晚上咱们去家门口的那家川菜馆吃吧。.
3、老王辛苦了壹年,年终奖拿了1万,左右壹打听,办公室其他人年终奖都拿了1.2万。老王心中郁闷,壹整天都感觉像压着壹块石头,闷闷不乐的。下班到家,见老婆正在做饭,都都囔囔地发了壹通牢骚,老婆好说歹说劝了半天,老王才想开了些,哎,聊胜于无吧。把正在玩电脑的儿子叫过来,摸给他壹百块: 去,到门口川菜馆买两个菜回来,晚饭咱们加两个菜。
4、老王辛苦了壹年,年终奖拿了1万,左右壹打听,办公室其他人年终奖都拿了5万。老王壹听,肺都要气炸了,立马冲到经理室,理论了半天,无果。老王强忍着怒气,在办公室憋了壹整天。回到家,壹声不吭地生闷气,瞥见儿子在玩电脑,突然大发雷霆:妳个没出息的东西,马上要考试了,还不赶紧去看书,再让我看到妳玩电脑,老子打烂妳的屁股!
你们看,同样都是1万元年终奖,但是对老王产生的激励效果天壤之别。喜欢比较、并在对比中产生快感或失意是人性中有趣的一面。网上有人说:中国人的幸福大小取决于对门邻居的生活状态。大家想一想自己,是不是这样呢?
不过这也是有科学依据的。美国有个心理学家叫亚当斯的,在1965年提出一个理论叫公平理论。
这个理论认为,人们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付出的劳动代价及其所得到的报酬做比较。
第一个比较是社会比较,就是将自己获得的报酬,包括物质上的金钱、福利和精神上的受重视程度、表彰奖励等与自己的工作投入,包括自己受教育的程度、经验、用于工作的时间、精力和其他消耗等,这个投入产出比与他人的投入产出比相比较。这个他人,既包括包括同行业、同地区的对比,也包括公司内同部门或不同部门的对比。
第二个比较是历史比较。就是将自己的投入产出比与自己在历史上某一时期内的这个比值进行比较,比如今年的与去年的相比,这个月与上个月对比等。
如果对比的结果,自己的与他人的或者自己历史的,大体相当,这个人便会感到受到了公平待遇,因此心理平衡,心情舒畅,工作努力。
如果对比的结果是自己这方偏低,便会感到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就会产生怨恨情绪,影响工作积极性。当认为自己的收支比率过低时,不公平感越大,人就会产生挫折感、义愤感、仇恨心理,甚至是破坏心理。如果对比的结果是自己这方偏高,少数时候会产生不安的感觉或感激心理。
公平理论告诉我们,员工的积极性不仅与个人实际报酬多少有关,而且与人们对报酬的分配是否感到公平更为密切。这种公平感直接影响人的行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