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

主流胜任力词典评价

本书主要介绍三本词典:

​ FYI Korn Ferry International。

​ 前合益千禧版词典。

​ 才能评鉴法(LYLE M.SPENCER)。

首先来讲讲FYI(如何自我提升)。讲这部词典之前,先讲这部词典的发明者——Lominger。相比McBer由心理学家创办,Lominger则由咨询顾问创办。可以说,Lominger对McBer/Hay的体系有继承和发展,其特点是:

第一,McBer/Hay词典的胜任力项都比较少,而且有分级。分级的标准各不相同且层级较多;而FYI的胜任力项比较多——67条,而且仅分为“欠缺、适用、过度”三个等级。那么到底是胜任力项少(20条左右)合适,还是胜任力项多(70条左右)合适?我认为。如果比较一下,会发现20条中的细分组成了67条中的大部分。拿Hay的词典中的TL(团队领导)中提到团队工作效率、指引航向、维护团队,这分别和FYI词典中的组建高效团队(60)、管理愿景和目标(65)、关心下属(7)一一对应。所以,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FYI版本是McBer/Hay版本的一种变型和商业化应用。相对于后者的艰深和难以理解,把层级简化为胜任力是一种通俗易懂的解释,所以能够在商业化道路上走得更远。

第二,FYI相比McBer/Hay词典,有不少创新的动作。一是他强调技能过度使用的副作用,比如富有同情心(10),过度使用可能导致:与人过于亲近、无法客观评价、导致逃避责任。这方面,我觉得是值得思考的,任何技能使用过度都会导致负面效应。所谓“路径依赖”,如何掌握一个度,和中国的中庸思想有一致性。二是强调技能之间的替代和互补,这一点在光辉国际的词典中有继承。如果不擅长某项技能,则由其他若干技能替代。以富有同情心(10)为例,亲和力(3)和关心下属(7)是可以替代的。如果你过度使用某项技能,可以用其他若干项胜任力来弥补。这就加强了胜任力之间的关联性,胜任力不再是孤立的。

第三,Lominger把发展和人才标准很好地结合起来,他在发展上的篇幅大概占了一半。其中的方式有改进方法、在职培养建议、建议读物、发展难易度矩阵。值得注意的是,发展难易度矩阵是一个特别好的、把人才标准和人才发展相关联的指南。

然后讲讲其他两本词典。前合益千禧版词典和才能评鉴法,这两本词典的面世时间都要早于FYI。这两本书代表了胜任力的早期学派,也就是以心理学家为代表的一批人,这里面包括McClelland、Boyatzis、Spencer。

前合益千禧版词典的优点在于,严格的按照心理学的分析呈现,把胜任力分为积累的/不可积累的、渐进的/非渐进的。英文版中为了说明能力分层,列举了大量的案例。最后还有两点要分享的:一是HAY把能力项和情商相关联,分为四个族:Self-awareness, Self-Management, Social awareness, Social skills。二是在最后列明了Coder’s decision tree,讲清了如何通过BEI去提取胜任力。这个BEI的方法其实是继承于McBer。这本词典我建议去看英文版,英文版比中文版的内容丰富得多。

还有一本是才能评鉴法,这本书的作者就是Spencer本人。Spencer受Boyatzis教授的启发,在1989年决定针对全球200个以上的工作,开始观察进行研究并得到的结果。这本书中的胜任力项和Hay词典中的几乎雷同,不同的是分级,才能评鉴法的分级更加细致。它可能包括这几个分级的方式:行动力的强度或完整、影响力的大小、工作的规模或组织的层级、行为的复杂度、努力的程度、某些独特构面(如自信中的如何面对失败),所以他的分级复杂得多。这是一个优点,还有一个优点是,这本书同HAY词典类似,也花了大量的篇幅讲BEI的技巧。

胜任力书籍评价

胜任力模型的书市面上很少,国内不少讲胜任力的书要么走学术路线,要么不得要领。所以,我推荐国外的书籍,包括McBer、Lominger、Hay出的书。这三家公司现在终于合到了一起——被KornFerry收购了。

具体看McBer、Lominger、Hay,它们可以分为两个流派,Hay直接继承了McBer的学术派,而Lominger则大大扩充了胜任力,提升了商业应用的价值。接下来我介绍三本书。

第一,《绩效跃进——才能评鉴法的极致运用》,杜柏伊斯。

杜柏伊斯是国际知名的人力资源发展顾问,擅长能力绩效改进。虽然这本书出版时间有点久,但是仍然经典。在导论中重点讲了几个词语的定义,如competence,competency和competency model,可以看出每位心理学家对于定义都有不同的解释。

从整体框架上看,这本书把胜任力在组织中的实践分为几步并展开,

​ 需求分析。

​ 建立胜任力模型。

​ 课程规划。

​ 学习策略的设计与发展。

​ 测评。

这里重点讲第二步和第四步。第二步讲了几种不同方法的运用,包括JCAM(才能评鉴法)、MJCAM(简化的才能评鉴法)、GMOM(概括模型覆盖法)、CGMM(定制化模型法)、FJCMM(弹性胜任力模型法)

其中,JCAM和MJCAM的区分在于,MJCAM不是采用一对一的访谈,而是把重要的行为故事写下来,发给顾问。GMOM类似于现在的敏捷建模,沿用现有的胜任力模型。CGMM和FJCMM两者基本类似。

在接下来的胜任力发展中,书中按照加涅的理论,把胜任力划分为五个领域——智力技能、认知策略、词汇资讯、行动技能和态度,这五个领域中不同的胜任力用不同的方式发展。

第二,《胜任力模型应用实践》,张登印等。

这本书是智鼎咨询的团队编写的,智鼎咨询过往聚焦胜任力和测评,出过几本不错的书,比如田效勋老师的《过去预测未来:行为面试法》。这本书主要是基于胜任力的应用展开,其中包括人力资源规划、人才招聘与甄选、绩效管理、培训体系设计、职业生涯规划、人才盘点六个模块。其中,给了一些基础工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另外,结合各模块给到了不少案例,值得借鉴。

第三,《胜任素质模型构建与应用》,严正、卜安康。

这本书是和邦咨询早些年出的,有借鉴价值。一方面他对于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流程比较完整,从战略到构建;另一方面案例比较详细和具体,比如编码,会列出非常具体的案例,是一本难得一见的胜任力书籍,有手把手教的感受。

参考文献

【1】[美]杰弗瑞·莱克.丰田模式(领导力篇)[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2】[美]莱尔·史班瑟.才能评鉴法:美国军方才能评鉴法[M].广东:汕头大学出版社,2005

【3】[美]R.基恩·索耶.徐晓东等译.剑桥学习科学手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

【4】[美]加涅.教学设计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5】[美]郭士纳.张秀琴,音正权译.谁说大象不能跳舞[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6】[美]鲍尔.曾琳译.麦肯锡本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7】[美]弗里德曼.何帆,肖莹莹,郝正非译.世界是平的[M].湖南:湖南科技出版社,2008

【8】[荷]曼弗雷德.性格与领导力的反思[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6

【9】[美]斯蒂芬·科维.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8

【10】王祥伍,谭俊峰.华夏基石方法:企业文化落地本土实践[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11】[美]诺埃尔·蒂奇,艾利·柯恩.周景刚译.领导力引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