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KA促销要先了解采购的特点,依照这些特点来规划和安排:
采购的需求:
对老板有交代(例如:价格有竞争性,营业外收入······)
销量提升:这是硬指标。
来客数增加:能为店铺带来人气,吸引人潮。
客单价增加:增加进店顾客的整体客单价。
营业外收入能增加。
特殊性(例如:新产品、新包装支持·····)
获利率增加。
增加该店铺知名度(例如:广告上有该店铺Logo……)
竞争性:比其他同行价格低。
采购对促销活动接受与否的判断,依据:
竞争力:比其他同行更有优惠。
独特性:新颖独特的促销,更有助于吸引人潮和建立店铺不一样的形象,活化氛围。
活动内容有深度,操作起来简易。
销量/销售利润能不能双保证,或者最低保证一个也可以。
时间点(档期)有没有,安排在那个档期最好。
老板额外的要求要考虑:比如可以大量进货,但促销后要退回积压的库存;原来的库存要补偿毛利损失等。
采购最常犯毛病:
有促销但订货量不足,由于库存管理的要求,采购往往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备货不足。
有陈列但位置不够大,或不对。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采购或门店经常变更已经谈好的陈列位置。
价格标示非当初协议价格,比如自动再降价一点。
如为连锁超市,采购控制力不足,则各店陈列、铺货、库存量也不同。
采购最担心的是:
被领导责骂:销量未提升、利润未达标、价格比同行高等。
做促销但缺货:厂家供不上货,货架、堆头上没货了,缺了一片,好难看。
同样商品同时在不同超市做促销,但竞争力比别人差。
采购最喜欢厂商的是:
提供销量大、利润又高的商品。
能提供相应的行业市场资讯。
能提供相应产品及趋势资讯。
协助其达成营业外收入目标。
提供额外支援。
1.超市问题发现或计划推广
在KA 促销活动的提案可能有两方面的缘起。
一种情况是业务发起的,针对在KA交易过程中发生发现的问题(销售下滑、生意机会,因生意中某方面的需要对客户的承诺 ,配合客户的临时性活动等)。
另一种情况是公司市场部统一发起的在KA 规划的活动,目的可能是新品上市推广、主题促销,固定档期促销,其他目的统一活动等。
2.促销规划
(1)品项
与已进入此超市系统的各产品线兼顾,选择合适的产品组合。原则上,每个产品线在一段时间的周期内都要做一次推广,吸引消费者注意力,过长时间不促销就会失去品牌活力。
选择本系统内的主力单品与非主力单品搭配,要根据销售达成或者系统的实际情况来判断。
品项的选择在档期选择上要合理,避免频繁的重复安排。
品项选择时,特别考虑竞争因素。
(2)时间安排
时间段的选择上要必须与活动门店档期一致,统一安排的档期也要考虑这个实际情况,不搞一刀切。业务反馈排期时,提前考虑到各系统档期的安排规律和周期。
(3)门店/陈列的选择
门店选择时要特别慎重,尤其对于系统客户,有些活动必须是全系统开展,有些可以选店或单店开展,所以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开展的门店。
陈列选择上,根据销量与费用预估,一定要选择特殊陈列位置,堆头或者端架,配合的KT板或者特殊堆头的制作同时考虑进去。活动规划时,考虑要求活动期间扩大主货架或者调整主货架位置到好的位置。
(4)促销活动方式
包括体验(试用、试吃、试饮)、特价、买赠、第二件特价、限时限量、抽奖+游戏等。
根据客户形态搞大型、中型或者小型户外活动。
与KA做联合促销或者其他品牌做联合促销等。
(5)价格
涉及零售价的变动、客户对毛利变动的要求(KA客户特价时,可以损失部分毛利)、活动补差的三方承担比例(厂方、经销商、KA)、补差的方式、活动进价的约定(何时变价,何时恢复,有些超市是前七后八,也就是提前7天,延后8天都是特价进货),以及活动费用核销的方式等。
(6)POP/主销物/道具
海报(卖场安排、厂方安排还是要现场手绘)、DM 、货架牌、台卡、道具,物料的数量等。
以上物料何时安排制作、何人负责制作。
(7)费用与效果预估
涉及的相关项成本费用、销量和销售额的预估、差价的预估、活动费用率(费比)、公司或客户的利润率等。
3.初步与公司/客户沟通
活动方案正式出台前,需要跟公司相关管理部门和系统客户沟通活动草案,就及活动规划的内容做全面或者部分有选择性的沟通。
与公司要全面沟通汇报,与客户主要沟通活动形式和场地、陈列要求,涉及费用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