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著名爱国词人陆游告诫自己的儿子,“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套用在商用车销售上,就是“汝果欲成交,功夫在成交外”。因此,想邀约目标客户到店来洽谈成交,此前一定要做足的准备。那么,有哪些诗外功夫要做呢?
(1)解“用车之急”,让客户成为你的“铁粉”。
现在大部分卡车司机对汽车维修都是一知半解,汽车在路上一旦出点问题,就着急上火。这个时候,如果你能及时出现给予帮助,就是“雪中送炭”,从此以后也就把你当作朋友了。
某卡车司机在外面跑长途时,转向灯突然不亮了,他自己一时也找不到原因,很是着急。于是,他在QQ群发消息求助。某销售员看到后,及时跟他联系,告诉他不要急,让他找到合适的地方停车,检查一下,看看是不是保险丝烧了,又或是闪光器、继电器的故障……按销售员提示,司机及时解决了故障。从此,这名司机成了该销售员的“铁粉”,之后给他转介绍成交了多台车。
要做到有求能应,前提是对车辆维修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了如指掌。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有个简单的办法,就是将新招聘的销售员,先放到车间三个月,学习并掌握如下内容:
一是学习车辆构造及原理。这些知识虽然书本上也有,但在车间通过实地观摩,理解会更具体与深刻。想卖车必先自己懂车。掌握了商用车的基本构造及机械工作原理,跟客户聊天侃车时,自然能娓娓道来,让人觉得你是行家,进而赢得客户的信任。
二是掌握基础性的汽车维修实操与保养。一个专业的汽车从业人员,一定要具备一些汽车维修实操能力,销售员也不例外。懂技术能让客户更深地信服。如今的汽车市场再也不是卖方市场,没有点真功夫是很难打动客户的。
(2)打进“车圈子”,融入“车窝子”。
俗话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要把车卖出去,首先就是要找到想买车的人,也就是想要打进“车圈子”,融入“车窝子”里。熟人好办事,这是中国社会的铁律。发现“车窝子”后,就一头扎进去,经常去车窝子拜访,融入“车窝子”,混一张熟脸。好比谈恋爱一样,如果你喜欢上对方,是穷追不舍才能谈成的。当然,常去“刷脸”还是不够的,还需要你用心,想客户所想,解客户所急,供客户所需,让客户感到你的真诚、真情与真心。那么,怎么才能快速打进“车圈子”呢?
关键是要找到“车头”。车头就是自己有多台车,带着一班兄弟跟着后面干。车头往往有相对固定与及时的货源信息,在司机群体里有很大影响力。找到了车头,就等于敲开了“车圈子”的门。找到车头,并与他建立了相互信赖的关系,那么这个车圈子找你买车就是迟早的事。当然,这还就需要你不断通过线下活动,如一起吃饭喝酒、洗脚唱K等,融入到这个车圈子里,与他们建立起密切的关系。
除了线下活动,也要通过QQ、微信朋友圈等线下社交软件与他们经常性互动。比如每天发布与商用车行业、货运市场等方面相关的信息,保持热度,塑造自己的专业形象。同时,要每天关注客户动态,对客户朋友圈进行评论、点赞。在线上,及时为客户解答各种疑问。
(3)做到活动精准邀约。
与乘用车不同,商用车的核心属性是用来生产的。因此,商用车客户不会仅仅因为做活动有优惠就决定买车,促使他买车的原因是他买了车,有货拉,有钱赚。从这个意义说,现在很多商用车厂家按新车上市、节庆日等时间节点所组织举办的推介会等活动都没有实质性意义,最后往往演变成了一群人来海吃海喝后,然后拍屁股走人,没有成交,随着活动的结束,一切又归零。
举办一场有效的推介会,正确的方式应该是这样的:先是要根据对当地货运市场的了解,及时掌握市场需求的动态变化,一旦发现车头有购车的需求动向,就迅速向厂家申请筹办推介会,同时邀约车头及其周边的车圈子,如此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一次性实现数量可观的现场成交。
进一步来说,与其搞形式上的大场面推介会,不如在发现当地某行业有新需求的时候,组织小范围的行业洽谈会。这样与客户一对一的沟通,更能因应市场,满足客户需求,并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通过“知己知彼”“功夫在诗外”,完成了从信息采集、到跟进拜访、日常沟通、把盏言欢等过程,与商用车司机成为了相互信赖的好哥们,从而能及时掌握他们的购车需求,并能轻松地将他们“邀约到店”。那么,到店之后该如何实现有效地“洽谈成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