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数字化工具链技术路径可通过相关数据库体量、异构数据库维度、模型与定量指标覆盖率3个量化指标进行描述。
数据库体量。数据库是产品数字化工具应用的基础,与其他板块不同,产品规划数据涉及到竞品对标、用户分析、座舱定位设计等多个环节,产生的异构数据库相对庞大。在实际业务工作中,通常需要对产品特征数据、消费者行为数据、产品感知数据库和场景环境数据等多类数据库进行深度挖掘,形成多维度的数据。本书将以数据库体量评价产品工具链成熟度情况。
异构数据库维度。产品领域涉及的异构数据库维度较多,包括图片数据、文字数据、主观评价数据等。通过搭建数据平台,可实现产品领域全业务领域、全生命周期、全价值链等数据在线自动获取,具体包括产业链上游零部件数据及车辆相关数据、下游产品及服务数据、第三方数据等类型的数据采集。本书将以异构数据库维度评价产品工具链成熟度情况。
模型与定量指标覆盖率。为更好的结合产品市场需求数据,构建多维数据体系及相关算法模型,支撑产品业务决策,实现基于模型驱动的产品研究,需要企业制定有效的定量评价指标,实现多个业务的数字化评价与拓展。本书将以模型与定量指标覆盖率评价产品工具链成熟度情况。
围绕上述3类量化指标,给出产品数字化工具链在2025、2030、2035年的阶段性发展目标。
2025年,利用先进数据采集核心方法,构建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产品特征数据体系和用户数据体系:数据库体量在500万-1000万条数据以上;异构数据库维度为2-3维度;模型与定量指标覆盖率为30%以上。
2030年,建立底层智能算法逻辑,挖掘数据价值,形成数据驱动型高效战略决策和运营管理能力,支撑企业各项决策制定:数据库体量在2000万条数据以上;异构数据库维度为3-4维度;模型与定量指标覆盖率为40%以上。
2035年,具备智能云端平台开发协作模式,开展闭环流程校核和远程协作验证,形成完整的产品功能定义数字化平台工具链,为企业提供策略支持:数据库体量在5000万条数据以上;异构数据库维度为5个维度;模型与定量指标覆盖率为6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