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疗服务运营规范

目前已有的互联网医疗服务运营规范主要覆盖诊前服务、诊断服务、开方服务、药品服务、住院服务等环节,还缺乏规范细则,我们将资料进行了总结,如表2-2所示,供大家参考。

表2-2 互联网医院医疗服务运营规范

1.诊前服务

为了提高在线诊疗的有效性,需要对医患双方进行精确匹配,包括专业匹配和难易匹配。专业匹配即根据医生的擅长方向和患者的疾病类型做匹配;难易匹配即根据医生的权威程度和病例的严重程度做匹配。另外,需要遵循层级诊疗原则进行分诊,常见多发疾病优先匹配地市级医生,疑难危重症匹配北上广权威专家。

2.诊断服务

(1)在线诊疗。

依据最新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26号)相关规定,在线诊疗目前仅限于对部分常见病、慢性病复诊。为了医生更好地掌握患者的情况,患者需向医生提供完整的病史和相关检查资料,医生应当及时应答患者问题,及时有效解答患者问题。

(2)在线协调检验检查。

针对异地在线就医患者,由于检验检查资料不足,导致医生无法做出诊断的情况,采取就近原则,为患者协调当地二级及以上医院或符合要求的机构完成检验检查,并由分诊中心将结果上传至互联网医院,为医生诊断提供支撑。

(3)在线会诊。

在线会诊是医生端对医生端的连接,由接诊医师通过互联网医院的医生终端发起邀请,填写电子会诊单,内容必须包含患者姓名、病情摘要(患者病情和当前诊治方案)、拟邀请医师、会诊目的、会诊时间。受邀医师在指定时间通过视频、图文、语音等方式进行会诊。会诊模式主要包括院内会诊和院外会诊两种模式,主要根据患者病情复杂程度确定在线会诊的模式。

(4)在线转诊。

在线转诊遵循病情优先制原则,患者病情符合医生要求,才可通过转诊审核。同时,接诊医生要对患者就医情况进行定期电话回访。

3.开方服务

(1)在线开方。

电子处方是指由注册的医师在互联网线上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师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患者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医师在开方前需要在注册的互联网医院取得处方权,且必须准确输入其唯一的数字凭证才可完成处方提交,以确保该处方由其本人开具。每张处方不得超过5种药品,中草药处方与西、成药须分开开具,处方开具完毕需要进行电子签名(签名式样和专用签章应在药事管理中心留样备查)。处方当日有效,特殊情况下需延长有效期的,由开具处方的医师注明有效期限,但有效期最长不得超过3天。

(2)在线审方。

药师在线审方主要关注书写规范和用法用量合规两个方面内容。药品名称应当使用经药监局批准并公布的药品通用名称、新活性化合物的专利药品名称和复方制剂药品名称,药品用法用规范的中文、英文、拉丁文或者缩写体书写。药品用法用量应当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常规用法用量使用,开药量严格执行“急性病不超过3天用量,慢性病不超过7日用量,行动不便的不超过2周用量”。

(3)处方点评。

处方点评涉及用药适应证、药物选择、给药途径、用法用量、药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等方面的评价标准,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并实施干预和改进措施,促进临床药物合理应用。处方一般统计是定期对上月处方进行分析,包括总处方数、平均处方用药品种、平均处方单价等内容;专项处方点评对特定的药物或特定疾病的药物(如国家基本药物、血液制品、中药注射剂等)的使用情况进行处方点评。

4.药品服务

(1)药品购买。

患者完成在线问诊后,可选择线上或线下两种途径完成药品购买。选择线上购药,医生开具处方后,需经患者同意,并在线操作确认,电子处方通过系统传至互联网医院签约药品互联网电商,患者完成支付后,药品互联网电商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完成药品配送。选择线下购药,患者依据在线电子处方,在线下实体药店购药,并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给实体药店提供购药所需支持材料。

(2)支付服务。

为患者提供多种在线支付方式,加强医保、商保的接入,尽早实现医疗费用的实时报销。

5.住院服务

(1)在线协调收入院。

对于病情需要住院且有相应需求的患者,经医师同意并在线开具住院证明后,患者持相应证件和住院证明到指定医院办理入院手续。

(2在线协调转院。

本级医院无法满足住院患者治疗需求时,由院方或患者本人在线提出转院申请,经科主任或院级领导审批,由分诊中心负责协调、对接转院医院,保证患者顺利转院。

(3院后在线随访。

通过患者报到方式纳入互联网医师院后管理患者群,通过APP院后随访管理系统,了解患者的治疗效果、病情变化和恢复情况,指导患者如何用药、如何康复、何时回院复诊、病情变化后的处置意见等专业技术指导,并建立患者教育体系、疾病管理日记等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