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运营社群的时候,之所以要对用户进行分层,包括先添加客服微信,再由客服拉入群,目的都是对用户打上一个标签,便于区分不同类型用户的比例。从而设计不同的社群内容、活动等,实现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的目的。
前面已经详细讲解了关于社群用户分层RFM模型。除此之外,我们还以利用四象限法则对用户进行分层,我们可以根据满意度和忠诚度的强弱,把用户分成4个类型,如图11-9所示。
图11-9 四象限法则
横坐标代表满意度,越往右满意度越高;纵坐标代表用户忠诚度,越往上则越忠诚。
这样用户就被我们划分为四个类型了,分别是忠实型用户、需求型用户、羊毛型用户及低需求用户。当然这个标签名称各位可以自定义,但用户区分判定标准则需要我们提前定义好。例如:
忠实型用户(高满意度、高忠诚度):每月都会复购,成功推荐朋友购买过1次以上;
羊毛型用户(低满意度、高忠诚度):会因为价格实惠而购买,不会进行产品相关对推荐,平均客单价低于××元;
需求型用户(高满意度、低忠诚度):对产品需求强烈,品牌忠诚度低,3个月内无复购;
低需求用户(低满意度、低忠诚度):只购买用1次甚至无购买过的用户。
我们可以通过一张表格,把这些信息都填进去,这样就能把用户进行区分。然后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运营策略。如表11-5所示。
表11-5 用户分层
比如针对羊毛型用户,一般我们可以通过组合型优惠、提升客单价,或是以邀请好友砍价的方式进行促销,提升活动流量;而针对忠实型用户多的社群,可以推荐一些高客单价的单品,提供更加周到的服务等。
在不同类型社群、不同的社群运营环节,用户分层的维度也可以不同,通过不同的指标利用四象限法则可以将用户进行不同的区分,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了。但其中的关键核心点,就是要提前明确区分的判断标准。例如用户具体什么样的行为、行为次数设定、购买金额及购买频次的设定等。
案例:如何利用数据驱动社群运营放大用户价值
本节将以具体实战项目为案例,分析社群运营如何通过数据分析来更加精准的挖掘价值用户,通过数据驱动社群运营实现业务增长的目标。
案例背景:国内某独角兽公司旗下的一个宠物类社群,该社群在整个企业业务中主要承担用户留存、激活的作用。社群分类主要以城市和宠物品种作为依据。目前该社群在全国拥有20万用户,其商业变现模式为宠物粮食和周边售卖,用户可以通过小程序直接参与购买。社群运营的主要内容,就是引导用户付费下单。目前该宠物社群电商销售额占公司整体销售额的30%。
接下来我们就具体看一下,该宠物类社群具体是如何通过数据分析,精细化的深耕用户价值,最终有效提升用户ARPU(单个用户平均收入)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