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穷追不舍

但凡问题,都不会轻而易举经过几“问”就能解决,更不可能是一两“问”就能解决,往往要经过多次,甚至是几十次的问答,有时还需要将问题分解成几个子问题,进行逐一问答分析才能得到真谛。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的老子,从小善问,其卓越成就与其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善问精神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老聃自幼聪慧,静思好学,常缠着家将要听国家兴衰、战争成败、祭祀占卜、观星测像之事。老夫人望子成龙,请一精通殷商礼乐的商容老先生教授。商容通天文地理,博古今礼仪,深受老聃一家敬重。

一日,商容教授道:“天地之间人为贵,众人之中王为本。”老聃问道:“天为何物?”先生道:“天者,在上之清清者也。”老聃又问:“清清者又是何物?”先生道;“清清者,太空是也。”“太空之上,又是何物?”先生道:“太空之上,清之清者也。”“之上又是何物?”“清之清者之上,更为清清之清者也。”老聃又问:“清者穷尽处为何物?”先生道:“先贤未传,古籍未载,愚师不敢妄言。”夜晚,老聃以其疑惑问其母,母不能答;问家将,家将不能言。于是仰头观日月星辰,低首思天上之天为何物,彻夜不能寐。

又一日,商老先生教授道:“六合之中,天地人物存焉。天有天道,地有地理,人有人伦,物有物性、有天道,故日月星辰可行也;有地理,故山川江海可成也;有人伦,故尊卑长幼可分也。有物性,故长短坚脆可别也。”老聃问道:“日月星辰,何人推而行之?山川江海,何人造而成之?尊卑长幼,何人定而分之?长短坚脆,何人划而别之?”先生道:“皆神所为也。”老聃问道:“神何以可为也?”先生道:“神有变化之能。造物之功,故可为也。”老聃问:“神之能何由而来?神之功何时而备?”先生道:“先师未传,古籍未载,愚师不敢妄言。”夜晚,老聃以其疑惑问其母,母不能答。问家将,家将不能言。于是视物而思,触物而类,三日不知饭味。

……

对待问题,只有问的多、问的深,才能启动大脑的深层思维,从而找到化解难题的方法。成功,其本质既是对问题的不断探索过程。正如爱因斯坦所言:“我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不过喜欢刨根问底地追究问题罢了。”

5.归功于彼

给予充分的肯定、赞美,并将发掘出来的智慧归功于困惑者,是发问工作法成功的利器。在问、答和分析的整个过程中,导引者适时地对困惑者加以赞美、肯定,能起到鼓励其开动思维的机器,挖掘潜在的意识和能量,轻松而愉悦地专注于自己的困惑和问题的作用,并找出解决的办法。把解决问题办法这一智慧,归功于困惑者,是对困惑者聪明智慧的肯定,它不但能起到增强其战胜困难的信心,更能增强其人生与工作的信心。

员工李某,在公司有七年的工作经历,但总是有一种精神萎靡不振的感觉,在一个休息日,他找到了领导——车间张主任,请求其帮助。

李某:“真不好意思,耽误您的休息时间。有几年的时间了,我总是感到自己没有精神,整天无精打采的,自己都觉得没有什么意思,总这样下去可怎么办呀?我自己都发愁了,张大哥帮帮我吧。”

张主任:“别客气,小李。这事我也有责任,与你在一起工作也有两年了,也看出了你的精神状态,可没有及时与你沟通,还等你找上门来,我先向你表示歉意,是我的不是。先聊点轻松的,你有什么爱好吗?”(张主任通过担当责任的行动来畅通与小李的心理渠道,为后期的交流扫清障碍。)

李某:“要说爱好,也有一点,但做得不好,真是不好意思说出来。”

张主任:“噢,说来听听,说不定咱们的爱好是一样的呢。”(张进行了一次不是赞美的赞美。)

李某:“我不爱说,喜欢摆弄机械类的小制作,我们家的台灯、衣架、孩子的小推车都是我做的,不知道这算不算爱好?”

张主任:“当然算爱好啦,没想到你还真是个内秀人,有才,有才。谈谈你对现在工作的看法?”(张主任这次不但进行了直接的赞美,还对其爱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适时地提出了导引性问题。)

李某:“你是知道的,我现在是生产线巡视员,主要是把生产线输送带上摆放不正的零件扶一下,正了就行,真没意思。”

张主任:“小李,可不能小看这个活,我做过统计,如果生产线上的零件有10%的放不正,咱们的生产率就会降低16%左右,如果把不正率降低到5%,生产率就会提高10%,一年下来,可是一个大数字呢。

“说到这里,我正想问你一下,你在这个岗位工作这么久了,有没有发现输送带上的零件为什么总有一些不正呢?”(张是根据小李的爱好出的一个题,再将现在的工作向其兴趣上导引。)

李某:“没有细观察过,不过我想肯定有问题,只不过没有发现在哪儿。”

张主任:“你说‘肯定有问题’,我感觉你能找到,你说是吗?”(张主任没有漏掉一个可以表扬的细节,并启发其兴趣潜能。)

李某:“要是找,一定就会找到,要不然怎么有的正、有的歪呢?我想可能是在……”

张主任:“太好了,小李,你的思路很对。这样好不好,周一上班你就开始行动,如果能成功,你就是咱们车间的功臣,到时候,我向公司为你请功,这当中有什么困难我来解决,好不好?”(张主任在没有得到成果的情况下,就把功劳给了小李。)

李某:“可以,你这么信任我,干不好也没脸呀!可我今天想让你帮我的事,你还没有说呢?”

张主任:“哦,看我这个人只会想工作,你的事请放心,我有办法。先把这件事做好,到时候我请客,咱们边喝酒,边帮助。”

看到这里,其实张主任已经在解决小李心里的问题了,这且不说,我们所关注的是在整个过程中,张主任充分运用了肯定、赞美、归功于彼的方法。不仅调动起了小李工作的积极性,还为解决小李的心理问题迈进了一大步,实现了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