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这句话在厂商关系中应用是最扯淡的。走了那么多的市场,与那么多经销商零距离沟通,最常听到的是抱怨厂家的产品和服务这个问题、那个问题。所需要支持最多的就是帮助当地多投些广告、多给些补贴。出于礼貌,一般情况下我的应对都比较委婉。但按照我真实的性子,我会说“就你这点销量、就你这个只求广告支持的理念,如果我是厂家,一个子儿都没有。有合适的,干掉你没商量。”这不是危言耸听。大部分有实力的品牌厂家就是这么想的。
如果一定要哭,也要会哭。但哭之前,必须先弄清楚,你是要牛奶呢,还是奶牛呢,还是一起把挤奶工也给划拉过来。我就见到一个会哭的。当时我在开某品牌315华东区促销宣贯会和样板市场启动大会。晚上,和厂家营销总监在酒店房间里讨论问题,然后一个个的经销商就开始轮流拜码头了。
一连几个都是直接带着嘴巴过来哭穷,要政策、要支持的。营销总监送走一个就鄙视一个。这时来了一个浙江某市的年轻经销商牛总,30岁左右。上来拿出了三页打印的工工整整的材料。然后说道:“领导,这是我们市场上一年的总结,和今年的市场投入方案。请您指导一下。今年是我们做的第二年,我准备响应公司政策,新开一家店,做3-4场大型联盟活动,新增3名左右的推广团队,实现销量的再翻番。”
这次,营销总监主动问了:“你需要厂家什么支持?”
“目前,还不需要厂家怎么投入,毕竟市场是我们自己的,生意是我们自己的,我们的品牌和产品优势这么明显,做不好对不起厂家,更对不起自己。如果一定要支持,那就请领导经常莅临我们市场指导工作,我们做这行毕竟时间很短,我们也太年轻,难免会犯一些错误。”
这场会面最后愉快的结束了。牛总离开房间关上门的那一刻,厂家营销总监说话了:“像这种经销商,要什么给什么,不要,公司能给的也要给。不仅是为了销量,更是为了鼓励这个正能量。这个风不能歪!”一年下来,公司能给的政策全部都给了,而且是优先级别的那种。
作为经销商的你,会要政策了吗?在此特别说明一下:从严格意义上讲,厂家只需要提供产品和利润空间就可以了,其它都是赠品。而我们的经销商大多数情况下,毫无感恩之心,还会抱怨赠品这个问题那个问题,赠品不够多、赠品不够好、赠品不贴合自身。四个字:得寸进尺。正是因为厂家有很多做不到或者做的不够好的地方,才需要你来做。什么都提供了,要你干什么?什么都提供了,凭什么要和你分饼?!让厂家提供的支持和服务为你量身定制,如果你是厂家,面对成百上千的市场,为每个市场量身定制,你能做吗?你自己都做不了,凭什么要求厂家这么做。厂家其实只需要和你谈销量就行了。厂家和你聊感情,是看得起你。话有些狠,且不怎么给面子,但大家想想是不是这个理儿。
自以为是还是敬畏之心
记得某品牌的一个经销商,年营业额过亿,工厂下来的任何文件,他都会收集起来,认真学习、认真执行。甚至厂家找不到文件的时候,都能在他那里找到。
有人问他:“你为什么这样呢?厂家的东西就真的那么好吗?”
他答到:“首先,我不相信我们一小撮人能比厂家以及厂家的智囊团那么多人更聪明。他们这么做肯定有他的道理。无论是从利益上,还是从智商上,他们为什么要乱搞、要瞎搞呢。所以,对于厂家的东西,我必怀敬畏之心。说的狠一点,很多人都是死在了四个字上:自以为是。”
有人又问:“厂家的东西,都适合你的市场吗?”
他答到:“那也不是。我也会结合我的市场去做一些改变。但是考虑到我的团队甚至我本人也都会有惰性,习惯于原来的操作、懒得改变,所以我基本上都会按照先僵化、后固化、最后再优化的思路来做,否则上来就优化,最后极有可能什么都动不了。还有一点,就是直接奢望厂家的东西完全贴合自身的市场情况,这本身就是痴心妄想、脑子灌水。这话不好听,话糙理不糙。因为我原来也这幅德性。后来才转过弯来。”
这就是意识的差距。很多经销商会抱怨厂家的变革是瞎折腾。折腾就对了!有活力的企业必须要折腾,有野心的经销商也必然会折腾。只有折腾,才能舒展肢体,强身健体,摆布得开。至于是不是瞎折腾?那就不是单个的经销商所能判别的了。正所谓夏虫难以理解冬寒,一域难以理解全局。厂家做的比你大、比你强,一定有他的道理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