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一个名为“中调模式”的新鲜事物在调味品行业横空出世,掀起了调味品厂商资源整合的大幕。操盘这个全新商业模式的,是由调味品行业著名大商大连大雷物流商贸公司刘大雷所创立的北京中调食品有限公司,其定位于调味品行业的平台型品牌营销管理,职能是对接厂家和服务商家,核心价值在于提供标准化的渠道营销管理服务,用专业的市场运作方案支持经销商市场推广,用专业的产品开发管理体系配合厂家完善产品结构。据媒体报道,中调代理多家行业知名品牌,并有自营品牌“中调”,其产品规划是“双线制”,即代理品牌和自营品牌同步运作。换个角度讲,中调品牌是未来“中调联盟”平台组建的“搭桥产品”,用于快速连接下线分销商家。面对经销商,中调的职能就是一家提供渠道运营支持的管理公司,其角色是最懂市场及经销商的厂家;面对厂家,中调的职能就是一家提供产品开发销售的服务公司,其角色是网络最广、实力最强、运作最专业的超级大商。
据公开信息显示,中调平台的目标是:构建中国经销商合作发展新模式,打造调味品行业具有专业服务合作的交易平台,整合资源共享。具备五大特点:一是构建新型营销管理平台;二是突围现代渠道困局;三是创新股权合作模式;四是整合服务全产业链;五是专业的商超运营策划能力。那么,中调模式是否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好商业模式呢?
衡量一个商业模式是否具有生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1, 是否开创了独特的核心价值。
中调模式的产生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对厂家而言,找不到有实力且配合度高的经销商,而且自身也缺乏运作市场的能力;对经销商而言,很难找到利润较高且支持力度大的厂家。中调的诞生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其将两种角色合二为一了。通过整合各地有实力的经销商,中调构建了一个强有力的渠道运营平台,同时拥有自己的品牌“中调”,将各个地域的工厂整合起来,然后通过自己构建的渠道平台来运营自己的品牌,如此就打通了厂商之间的障碍。从这个背景中可以看出,中调平台重点整合的资源有三个:其一,各区域有实力的经销商;其二,缺乏经销商资源的二三线厂家;其三,缺乏市场运作能力的工厂。针对这三种对象,中调平台的核心价值分别是:
- 针对区域经销商:为其提供有利润空间的产品。一是“中调”品牌。现在经销商不是难以找到好产品吗?中调可以提供。二是联合起来为二三线厂家经销产品,一家经销商面对厂家能够争取到的资源有限,但是整个平台联合起来可以对厂家产生更大的吸引力,也能够提高对厂家的话语权。
- 针对二三线厂家:为其提供有实力的渠道运营平台和资源,迅速地实现市场覆盖,这对于综合实力相对较弱的二三线厂家有很大的诱惑力。这里之所以不说一线厂家,是因为其经销网络通常都非常健全,而且对经销商又具有很强的掌控力,他们对于中调这样的平台不会有太大的合作兴趣。
- 针对工厂:通过中调平台形成的规模化销售能力,迅速帮助工厂盘活产能,成为能带动其发展的品牌商。
针对中调的这三种核心价值,我们需要进一步分析其能否有效打动合作伙伴。
①针对区域经销商。从中调平台的核心价值来看,其针对的区域经销商应该是当地具有一定实力的二三流经销商,但不会是一流经销商。原因在于一流经销商具有独立的经营思维,更愿意掌握主动权,而不是被他人驱使。对于一流经销商来说,并不缺好的产品,调味品行业有一个特点,就是一个优秀的经销商在当地区域很稀缺,许多调味品企业尽管不希望自己的经销商去经销其他竞品,但对于调味品经销商来说却无能为力,只因为他是最好的。在实际过程中,优秀经销商每天要拒绝的品牌多不胜数,在这点上,中调平台很难为其“操心”。同时,一流的经销商对于合作厂家来说更具有影响力,尤其对于二三线品牌具有反向控制力,因此,他们可能也不需要通过中调平台和厂家讨价还价。如此一来,中调平台可以汇聚区域二三流的经销商,从规模上和覆盖地域上是可以构建一个跨区域的“超级经销商”,不过不一定能保证中调平台的经销商是最强的,因为中调平台主要是靠资本利益关系形成纽带,而非像怡亚通那样同时输出管理。
②针对二三线厂家。二三线厂家通常都是区域性企业,具有一定的经营实力但不强,对于找到一个实力强大的经销商将产品分销到区域市场并进行维护具有强烈的需求。对此,调味品行业已有不少先例,比如烟台欣和当初在拓展华东市场时,就将整个江浙沪区域商超渠道的经销权交给了上海荣进实业,从而成功打造出了“六月鲜”品牌。同样,几年前实力还不够强的千禾味业,也将江浙沪区域商超渠道的经销权交给了荣进实业,荣进实业不负其托,2018年千禾味业在华东的销售额达到了7556万元(按千禾味业出厂价口径计算)。另外,广东东古酱油当初委托大连天信达商贸作为整个东北地区的总经销商,也成功打开了市场。调味品行业是一个具有较大体量的产业,但是其内部的企业经营规模普遍较小,中调平台的出现,对于数量众多的二三线厂家来说是具有诱惑力的。其能带来的一个最直接价值,就是减少了合作厂家的招商成本,提高了合作成效。近几年,食品行业的各种招商平台都很火爆,实际上招商效果并不理想,中调平台的出现,为这些厂家构建了一个经销合作平台,厂家就不需要在多个区域自己操心了,只要委托中调平台经销就可以了。毕竟中调平台本身就是由知名经销商打造的,也要为自己的信誉负责。
③针对工厂。二三线厂家是具有一定的营销能力进行市场拓展,那些以生产制造为主的工厂,则更多沦为国际国内品牌企业的加工厂,为其贴牌生产产品。对于这些工厂来说是被动的,他们的命运取决于那些品牌商的命运。作为制造大国的中国,工厂是不缺的,欠缺的是市场。从这个方面来看,中调平台肯定能够受到工厂的欢迎,能给自己带来生意伙伴谁不欢迎?
第2, 是否形成了独特的价值链。
衡量一个模式是否有效,还要看其所提供的核心价值能否转化成独特的价值链。对于中调平台来说,也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 从区域经销商合作上看,中调平台的角色主要是供应商,区域经销商相当于其二级经销商,就如常规的区域分销商一样,在运营价值链上没有特别的改变。
- 从工厂的合作来看,中调平台的角色就是品牌商,与工厂和其他品牌企业的合作一样,其价值链也没有特别的变化。
- 对二三线厂家来说,中调平台的角色是一个大片区的“超级经销商”,如果仅仅从产品经销的角度来看,这种经销的价值链也没有大的改变,无非就是区域变大了。如果厂家专门为中调平台提供一个定制的产品或品牌,并且将产品完全交给中调平台来运营,对于中调平台来说其价值链就发生了改变,其角色也从经销商转变为品牌运营商,此时中调平台就会采用两种价值链来展开运营,一种是经销商模式,另一种则是品牌商模式。总体来看,中调平台在运营上的价值链并没有因为其核心价值与常规经销商不同而有本质的差异,尽管身份成了平台商,但运营模式没有改变。
另外,中调平台还有自己的品牌“中调”,这意味着中调平台也是一个品牌运营商。目前来看,在“中调”品牌下已经包含多个产品种类,如酱油、食醋、料酒、调味酱、酱腌菜、鸡精/味精、香油、豆瓣、豆豉、火锅底料、粉丝等,涵盖了调味品的大部分品类。不过,虽然这些产品都是通过统一的“中调”品牌进行运营,但是这种模式却不是品牌化的运营,而是一种汇量式的渠道运营。由此可见,“中调”品牌背后的基因仍然是经销模式。以这样的模式经营“中调”品牌,销售额总归是会有的,毕竟拥有自身的渠道优势,只不过这种模式并不能打造出一个能占据消费心智的优秀品牌。“中调”品牌要成为一个优秀品牌,就必须如优秀的品牌企业一样,将品牌与核心品类相挂钩,一个品类一个品类地占据,尤其是要打造出具有强大市场影响力的大单品,这样才能使品牌形成核心竞争优势,从而在与其他品牌的竞争中占据领先的市场地位。
第3, 是否构建了更合理的利益结构。
创新商业模式的生命力,与合作各方的利益结构有着直接的关系。中调平台构建的利益结构,是其商业模式的重头戏。据中调公布的相关信息,其赋予合作方的利益结构有五个方面:一是入股中调平台分成;二是中调平台反向入股企业分成;三是中调平台上市股票溢价收益;四是中调平台投资收益分成;五是合作方自身经营利润。除了第五点,其余四点都是合作方通过参与中调平台所能获得的回报。通过对这五种利益方式的分析,可以看出其本质是资本运作的收益,但是问题产生了:中调平台本身运营的核心利益在哪里呢?消费者可以从中调平台得到什么利益呢?这两者我们并没有从中看到,一个成功的商业模式,一定要通过模式本身的运营来重构利益链,其盈利模式应该是通过商业模式的完整运营来获得相应的收益。但是中调平台目前还没有体现出这一点,更多是通过货款入股的形式进行投资所带来的收益,而中调平台本身通过运营给消费者和合作伙伴带来的利益并不明确。这就隐含了一个潜在的风险:中调平台的盈利模式是有不足的。
第4, 是否具备专业化的运营能力。
从中调平台对自身特点的描述中可以看出,其擅长的核心能力是在商超渠道,在其所寻求合作的商业对象中,一类是各区域具有商超渠道网络的经销商,另一类就是商超零售商。对于中调平台在这个领域的核心能力应该是毋庸置疑的,这也是由中调平台开创者大雷商贸公司的基因决定的。不过,作为一个兼具渠道运营和品牌运营特性的平台,只在商超渠道运作上具有核心能力是不够的,因为商超运作能力并非只有中调平台才具备,具备这项核心能力的还有其他优秀的同行经销商。能够使中调平台具备超越其他经销商而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应该在于是否具备优秀的品牌运营能力和强大的组织执行能力。前者,关系到“中调”品牌或者合作企业所定制的产品能否得到中调平台的系统运营,这就要求中调平台具备如其他优秀厂家的品牌运营能力;后者,关系到中调平台能否有效组织调动各区域的平台成员,按照统一的品牌策略和模式实施高效执行。离开了这两者,在外表光鲜的中调平台背后,很有可能产生出大量经营水平低劣的区域经销商“败絮”,这必然会影响中调平台的良性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中调平台的出发点是好的,提出的核心价值也具备较强的诱惑力,只是在运营价值链、商业利益结构和专业化运营能力三方面还存在缺陷或不足,这些问题是需要中调平台加以解决的。若能尽快加以修补完善,中调平台在调味品行业的“春秋战国”时代应该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如果不能修补完善,恐怕带着缺陷的中调平台在运营中的发展空间将面临较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