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章,我们先白话翻译一下。孔子说了,人们都说自己很明智,但是在利益的驱使下,他们却像禽兽落入了网罟、木笼、陷阱一样,从来不知道躲避。人们都说自己很聪明,但是选择学习和实践中庸的道理,却一个月也坚持不下去。
从这一段就可以看出,无论是古人还是现代人,绝大多数都是自作聪明、自以为是。古人说“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真正有大智慧的人,不会成天显出一副得道高人的样子。他不是有意谦虚,而是他明白人生就是那么一回事,人的那些小聪明、小心思,在大道面前确实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不像现在有些人,生怕别人不把他当回事,生怕别人看不见他脸上刻着“大师”二字。
然而,凡夫之所以是凡夫,往往就是觉得自己很聪明,觉得自己比别人高出一筹。说实话,波师兄有时也冒这种念头,觉得自己在同龄人中还可以,还明白些道理。好在这类念头一冒,马上警觉,立马搧自己一耳光:呸!什么东西?也敢翘尾巴!
我有一个省社科院的朋友,乐山人,是个大学者。以前我们经常在一起,他这个人说话特别谦逊、文雅,让人感觉到什么是真正的文质彬彬。但是,交往很深了才会发现,他这个文质彬彬的外表里面,还是藏着一些非常清高、骄傲、自命不凡的东西。有一次聊天的时候,我就直说了对他的这个看法,他一听就笑了,说我很了解他。其实,他自己也知道这个问题,但是,他把这个问题的原因推到了出生地上面。他说,乐山的很多人身上都有这种自命不凡的气质,尤其是文化人。
我还认识一个乐山的朋友,他好像跟郭沫若有点亲戚关系。有一次我问他,听说你跟郭沫若是亲戚啊?他一听,脸一下子涨红了,提高嗓门抗议道:什么亲戚!不要在我面前提这个人!他伸出一个小指头,一边比画一边说:郭沫若,这么小!然后又张开两臂比画着说:我,这么大!实话告诉你们,哥白尼、爱因斯坦、牛顿,三个人加起来,才抵得上我一个!郭沫若算什么?我明年就要去美国教训那边的知识分子,哈佛那些教授们一见到我,统统都要失业、下课!他说话虽然很夸张,口气大得要命,但你一点也不觉得讨厌,完全是一个性情中人。
后来我就跟社科院的这位朋友开玩笑,问道:是不是你们乐山文化人都是这德性啊?他一点也不在意,还很自豪地说:当然啦!我们乐山人出门,一睁眼,看见的是天下第一大佛,一闭眼,脑袋里装的还是天下第一大佛,从小潜移默化,想的都是普度众生,没法不心量宽广、胸怀天下。据说乐山当地还流传着一首打油诗:
天下文章出三江,三江文章在我乡。
我乡文章属我弟,我教我弟做文章。
乐山自古就是大渡河、青衣江、岷江三江的交汇之地,号称嘉州山水,地灵人杰,像苏东坡这样千年等一回的大才子,就出生在乐山附近。这首打油诗很好玩啊!天下的文章,最好的就数我们乐山了;乐山能写好文章的呢?全都出在我们村里;我们村里文章最好的是我弟弟;我弟弟的文章呢,是我教出来的。绕来绕去半天,还是老子天下第一!
其实,我们很多人的心理状态恐怕都差不多,私底下都觉得自己最好、最强、最帅、最漂亮,只不过人家乐山人性格豪爽,敢说敢做敢表达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