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处于一个伟大的历史变革时期,正面临着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转型的挑战。土地、资本、劳动力、知识和信息都只是一种资源,只有通过企业家和管理,才能转化为财富和社会进步。只有通过组织,才能充分发挥人的潜能和能动性。
管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结晶,是一门致用科学。管理原理都是一致的,不同的是应用的环境、使用的技巧。诺贝尔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列茨认为:“影响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关键因素除了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知识外,另一种资本是社会和组织资本,变革的速度和模式取决于这种资本的形成,国力的增长也取决于这种社会和组织资本。”
管理思想根植于一个国家的社会组织和民族文化中,必须本土化。管理大师彼特·德鲁克认为:中国发展的核心问题,是要培养一批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他们应该懂得如何管理,知道如何去领导企业并促进它的发展,也知道如何去激励员工和让他们的工作卓有成效。管理者不同于技术和资本,不可能依赖进口。中国的管理者应该是中国自己培养的,他们深深扎根于中国的文化,熟悉并了解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只有中国人才能建设中国,因此快速培养并使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迅速成长起来是中国面临的最大需求,也是中国的最大机遇。
中国经济持续40多年的快速发展,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中国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世界经济增长持续放缓,世界格局加速演变,新技术浪潮推动产业升级,人口结构的变化和市场竞争的激烈,使企业的营商环境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没有战略思维,没有基于产业的系统思考,企业埋头苦干若干年,反而被边缘化了。一个企业、一个地区,甚至一个国家、世界格局的改变,冥冥之中仿佛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归根结底是战略问题。
很多人对战略形成的认识如同盲人摸象。很多人因为经营的压力、工作繁忙、思维方式和视野的局限,无法深入研究战略理论和战略管理的精要,也不具备完整地审视大象的眼光。每个人都紧紧地抓住战略形成的某一部分,对认识不到的其余部分一无所知,更无法把大象的各个部分简单地拼凑起来得到完整的大象。企业在战略管理上往往表现在蔑视政策、技术环境的变化,脚踏溜冰鞋,溜到哪儿算哪儿的“流浪倾向”;表现在艳羡其他企业的战略成功,盲目跟风走捷径的“东施效颦”;表现在跨行业、跨地区发展,越大、越好的“航母情结”;表现在经不住短期利益和风口诱惑的“见异思迁”;表现在组织流程和文化的僵化,无法支撑战略实施的“旧瓶装新酒”;表现在战略规划与经营计划和预算相互脱节的“秀才兵法”;表现在远大目标、宏伟战略与人才匮乏的“赶鸭子上架”的矛盾;表现在瞬息万变环境下控制手段的僵化,“亡羊补牢”,等等。
和恒咨询的咨询师、研究员和分析师,行走在中国商业生态的第一线,为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和成长型中小企业提供了专业的战略、组织运营能力提升咨询服务和培训。我们在学习、消化、吸收、解读和应用西方现代管理科学的基础上,结合大量的咨询、研究和培训实践,总结出一套独创性、实操性的和恒战略方法。
我们之所以从方法论入手,是因为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方法的理论。方法论是一种以实现目标、解决问题为目的的理论体系或系统,告诉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实现预期的目标。管理是实践的艺术,对企业来说,“做”永远在“知”之前。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通过方法论的学习和应用,有利于管理实践,带着问题学,活学活用,学用结合,在“用”字上下功夫。
本书内容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即第一章,通过案例简述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性,战略能力是首席战略官的必备能力。
第二部分,即第二章,通过战略的深入解读,诠释企业不同发展阶段面临的战略选择,以及面对新经济、新消费、新技术环境下战略管理演进的规律和趋势,特别是企业基业长青必须跨越产业周期的挑战。
第三部分,即从第三章开始,阐述了和恒咨询在大量战略咨询和培训实践的基础上,结合中国企业实践总结的一套独创性、实操性的和恒战略方法。第四章至第七章是对和恒战略方法的解读和细化,通过配套的工具方法、图表,展示和恒战略方法的实操性。
殷切期望本书能给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和社会各界朋友带来帮助,引发共鸣,互相交流,共同助力中国企业高质量发展。我们愿意听取你的真知灼见和批评指正,使之进一步完善。
《和恒战略方法》编写组
2020年春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