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金融并购风云录》

在金融资本游戏中,什么才是金融界获利最丰的业务?什么是业界直达巅峰的捷径?什么又是政府最头疼的监管难题?私募杠杆是否真的不道德?史蒂芬·M.大卫杜夫在《金融并购风云录》这本书中,通过KKR公司等经典案例,揭示了私募股权——并购界重要推动力量的前世今生,并带领我们深入了解并购交易的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内幕。

故事、故事、还是故事。本书总共分为12个章节,每一个章节都是一个在美国华尔街发生的真实故事。这些故事彼此之间互相联系,互相牵引。让读者在读过本书之后,犹如看过一部好莱坞大片,使读者为其跌宕起伏的情节和生动细致的描述所吸引。这不仅突破了专业书体例上的局限,还可以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身临其境,加深印象。

人性、人性、还是人性。美国作家詹姆斯曾经说过,“在每一个人的性格上都可以找到一些小小的黑点。”可见性格对于一个人的决定有着莫大的影响。本书在第一章就指出,在交易策略的5个非经济影响因素中,个人偏好和性格基础在历史上是最被低估的两个因素。而推动交易进程最核心的两个因素则是胜利的洞察力和决策者的“心理”。决策者的性别、年龄、处事风格、兴趣爱好等,都有可能影响交易结构的制订从而影响整个交易最后的成败。“地狱般的交易”与“天堂般的胜利”往往就在主导者的一念之间。这一点在市面上的专业书籍中尤为少见,也使得这本有“人情味儿”的书在众多同类中脱颖而出。

失败、失败、还是失败。国外有一句农夫谚语:“如果我知道将来我会死在什么地方,这样我就永远不去那儿了。”的确,想要成功的最好方式就是研究失败并学会避免。本书的另一大亮点就是通过KKR、美林、住宅贷款控股公司等案例重点向读者解释私募股权交易中的重大不利变化条款的影响,以及由此引发的法律和交易问题;通过贝尔斯登的案例分析了美国联邦政府、美联储、美国证交会等机构和以特拉华州法院为代表的法律界对并购的影响。通过微软、英博的恶意收购来针对金融危机期间和后危机时代的并购,就其交易过程是否会为经济增加价值的话题做了深入的思考。

这些失败的经验,都对于未来的并购交易和法律监管,以及从业人员的改进和交易结构的设计等很多问题提供了非常宝贵的经验。也为接下来在并购交易中如何避免这些问题,达成一比成功的交易提供了强有力的指导。

秩序,秩序,还是秩序。古人有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本书通过12个环环相扣、血肉互通的故事,把现在华尔街众人及与其相关的各方刻画得栩栩如生。叱咤风云的金融巨子们无疑是资本舞台上的绝对主角,而法律监管、政府等,则是不可忽视的第二主角。大家带着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气势一个个在这舞台上展现自己。本书通过对后危机时代的决策思考,对于交易秩序及律师的职责引发了新的思考,如何在维护关系的基础上遵守一种普遍的秩序来规制交易市场,这也是作者在本书末尾给读者留下的思考。

作者集交易学教授、法律工作者及热门报刊的主笔三重身份为一身,看待事物的角度当然也非常多元化。本书正是其多年研究成果的汇总。以上四点并不能囊括本书所有的丰富内涵,无论您是已经从业的并购工作者,还是正在学习并购的在校学生,这本《金融并购风云录》都不容错过。相信您在读过本书之后,对于本文开头所提出的几个问题,一定会得到满意的答案。期待未来的金融资本市场,由你们再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