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讲,论创新能力,目前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能和美国相提并论。美国作为全球第一经济强国已经持续了100多年,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哪个国家能够撼动其牢固的地位。
创新能力强并不是说就没有失误。美国被信息化冲昏了头脑,开始轻视工业制造,认为制造业在信息时代已不再那么重要了,信息化将颠覆工业化,不少经济发达国家也都跟随着美国对制造业重视不足——尤其是中低端制造业。美国将工业制造业逐渐转移到其他国家,比如日本等国家,美国自己只摘取树梢的果实吃。后来的日本也沿袭了美国的策略,在经济水平提高之后将制造业尤其是低端制造业转移到韩国中国等发展中国家。
低端制造业的确是高耗能高污染低收益的行业,我国目前的环境污染就是很好的证明。但是制造业是一个体系,而不是仅仅维持几个孤立的单元就可以立足于世界。对于国家而言,工业体系是不是完整是衡量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指标。我国工业制造业水平虽然不强,但工业体系十分齐全,所以在最近以来的二三十年间一直保持着工业品世界生产基地的地位。而美国作为世界首屈一指的经济发达国家,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大都是“中国制造”。
曾经一段时期,虚拟经济的确如日中天,空前繁荣,但随着2008年的金融危机,泡沫破灭了。欧美国家经济遭受重创,许多国家像希腊等国的元气到目前为止尚未恢复。但是在危机中,德国却一枝独秀。经过反思,发达国家将目光投向了制造业,纷纷出台支持本国制造业发展的政策。2010年美国提出“再工业化”战略,重走回头路,第二次踏上工业革命的老路。其实美国很早就有人提出要重视工业制造,提出工业制造回归美国,不但解决美国人的就业问题,还能优化美国的经济结构,但这样的建议并未引起很大反响。直到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美国才真切认识到实体经济的价值,才意识到工业制造对于一个国家意味着什么。金融危机之后,美国经过反思,提出了“再工业化”的战略决策。当然美国的“再工业化”不是简单的工业化,不是重新开始自己织布做鞋,而是使传统制造业在新技术条件下实现回归。
在产业的选择上,美国经过了仔细的推敲,决定走“高端制造业”促使工业回归的路子。最终他们将清洁能源如页岩气等的研究开发利用作为“再工业化”的突破口,实现技术上的突破,激发和带动工业经济的增长。围绕清洁能源这个大主题,美国大力推进太阳能的研发利用,大力扶持风力发电行业,开始建设智能化的供电网络,启动电动汽车整车研究项目和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在围绕清洁能源做文章的同时,还启动了两项计划:“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和“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这些计划的核心内容就是使美国“再工业化”,使工业制造业重返美国。
美国曾经是工业制造强国,但后来在许多领域逐渐落后于日本和德国等。单就汽车制造业开说,美国远远落后于德国和日本,甚至比不上韩国和墨西哥等国家。金融泡沫的破灭敲醒了美国人企图仅仅依靠金融业统治世界的美梦,开始意识到制造业的价值。
振兴制造业不仅仅是美国的想法,近些年来,振兴工业制造业也是其他许多国家的优先战略。比如日本,日本本来是制造业强国,但日本经济在最近二十多年来萎靡不振,“失去的二十年”使日本的制造业也遭受重创,曾经的一些威震全球的制造业大企业的也在走下坡路,如索尼、夏普、松下等被日本人引以为自豪的大型跨国制造企业已经风光不再,有的企业的亏损达到天文数字,被曾经不起眼的韩国“三星”等超越。为了振兴工业,日本也相继出台了许多政策,如安倍的“三支箭”,但目前看来效果似乎不佳。
2008年的金融危机不但敲醒了美国,也敲醒了世界,经融危机之后尤其是最近几年,全世界都开始重视制造行业的发展问题,各国都相继出台刺激制造行业发展的措施,力图以此为契机振兴本国经济。世界经济由实到虚,目前又有由虚到实的发展趋势,这其实是理性的回归。金融经济毕竟本质上是虚拟经济,没有实体经济的支持,金融不会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