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的读者可能已经发现,作者在人际关系管理这一话题中,并未触及那些看起来简单、实用的方法与技巧。一方面,因为很多方法和技巧在人们的身边几乎是唾手可得(比如网络搜索),更重要的是,作者并不愿意将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等同于结党私营和那些灯红酒绿、虚与委蛇的社交应酬。
但是,人们的一些普遍的心理效应在人际关系中的不同作用和影响,还是值得注意,包括:
(1)首因效应。指的是在人际交往活动中,我们会很重视开始接触到的信息(包括容貌、语言、神态等),至于后面的信息就显的不是那么重要了,这种心理称之为首因效应。首因效应启迪我们一方面要给他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另一方面要在以后的交往中纠正对他人第一印象的不全面的认识。
(2)光环效应。又称晕轮效应,是指在交往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从对方的某个优点而泛化到其他有关的方面,由不全面的信息而形成完整的印象。
(3)投射效应。是指在交往的过程中,我们总是假使他人和自己有相同的倾向,即把自己的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从而形成对他人的印象。有时候,我们对他人的猜测,无形中透露的正是自己。所以,我们不要瞎猜别人的坏处,不要那么小心眼。
(4)刻板效应。指的是社会上对于某一类事物或人物的一种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在人际交往中,我们有时会把对某一类人物的整体看法强加到该类的每一个个体上而忽视了个体特征。刻板效应有利于总体评价,但对个体评价会产生偏差。
此外,在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系中,一些细节也同样值得我们在工作和生活实践中加以注意。包括:
(1)准确、善意的表达。
(2)用心的聆听。
(3)目光接触。
(4)衣着打扮。
(5)表情体态等。
最后,作者想引述一个叫“伤痕实验”的故事,来结束人际关系这一话题的探讨。
美国科研人员进行过一项有趣的心理学实验,名曰“伤痕实验”。他们向参与其中的志愿者宣称,该实验旨在观察人们对身体有缺陷的陌生人做何反应,尤其是面部有伤痕的人。
每位志愿者都被安排在没有镜子的小房间里,由好莱坞的专业化妆师在其左脸做出一道血肉模糊、触目惊心的伤痕。志愿者被允许用一面小镜子照照化妆的效果后,镜子就被拿走了。
关键的是最后一步,化妆师表示需要在伤痕表面再涂一层粉末,以防止它被不小心擦掉。实际上,化妆师用纸巾偷偷抹掉了化妆的痕迹。
对此毫不知情的志愿者,被派往各医院的候诊室,他们的任务就是观察人们对其面部伤痕的反应。
规定的时间到了,返回的志愿者竟无一例外地叙述了相同的感受——人们对他们比以往粗鲁无理、不友好,而且总是盯着他们的脸看!可实际上,他们的脸上与往常并无二致,没有不同;他们之所以得出那样的结论,看来是错误的自我认知影响了他们的判断。
这真是一个发人深省的实验。
原来,一个人内心怎样看待自己,在外界就能感受到怎样的眼光。同时,这个实验也从一个侧面验证了一句西方格言:“别人是以你看待自己的方式看待你。”
从这个角度看,人际关系管理并非是一件复杂的事情,或可用一首打油诗来概括、描述:
看似复杂又微妙,实因自己没看到;
若循自性与本心,人际关系自有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