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代表转型期间,其岗位职责和考核指标有很大变化。这就需要有一支非常优秀的培训团队(实际上由推广部门承担培训职能),根据销售模式向学术推广方向转型的需求,制作有关产品知识和推广技巧的课件,制定常态化的培训计划,具体可以效仿很多外企,进行内部资格认证,即定期开展评比认证活动,提高临床团队人员整体推广能力。通过培训和认证活动,把代表进行分级,实现不同级别代表在会议开展权利以及薪资待遇上差异化,将转型速度慢的代表进行优化。
某企业每年都会举办一次讲者认证活动,对临床代表及推广人员做一次全面评估,通过认证的会颁发证书。企业要求临床代表必须过初级讲师资格,推广人员必须过中级讲师资格,明确只有通过认证后才能开展小型会议,只有获得高级讲师资格的才能开展大型会议,并且不同级别认证成功后,每月会有相应级别的讲师补助津贴。对没有认证成功的给予补考一次机会,如果还不通过,则予以降级、辞退、转岗处理。
以下是该企业讲者认证评定标准:
根据公司及团队人员目前状况,对讲者的培养认证主要内容分为两个大的方面:一是产品知识及延伸临床的相关专业知识,即笔试部分,占考核权重30%;二是在现场PPT演讲技巧及演讲能力,占考核权重70%。按照最终得分分为初级讲者、中级讲者、高级讲者(注意:笔试原始成绩不达80分者,不予获得认证),不同级别人员可在不同级别的会议中担任主讲或学术负责人。具体如表14-1所示。
表14-1 不同级别讲师的认证标准
级别 | 评分级别(分) | 会议级别 | 适用部门 |
初级 | 60-75 | 一二级终端科室会等 | 销售部 |
中级 | 75-90 | 等级终端会议、地区小型座谈、病例分享会议等 | 销售部、推广部 |
高级 | 90-100 | 所有级别会议(专家会议讲者根据会议内容另行邀请) | 销售部、推广部 |
培训的内容要有侧重,除了常规的产品及医学基础知识外,还要把客情管理、沟通技巧、活动开展、项目推广的实操方法作为培训重点,如《如何做好客户管理》《面访沟通技巧》《如何开展科会》《如何组织开展病例分享/学术沙龙》《如何使用学术推广工具》《如何利用征文推动销售》《如何开展病例收集》等。在医学部/产品部启动学术项目时,就要做好这个项目的培训课件,并且把整个流程、工作内容、注意事项都明确出来,由推广部人员制定培训计划,系统性地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学习。
不是一次培训就能把问题解决、思想传达到位,因此培训一定要能持续,培训计划要成体系。一般培训完整的流程,如图14-1所示。
图14-1 培训流程图
培训是一个闭环。切记培训的目的是为了能用培训的内容去解决实际问题,给企业带来直接正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