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险换工作的第二个理由是因为工作不适合自己。在当初选择职业的时候,很多人没有经过认真思考做了决定,就像进入大学的时候,不选择专业而优先选择学校一样,人们只是根据高考成绩和学校分数线选择学校,找工作的时候也一样,只是根据年薪和工作条件选择公司。
工作了一段时间之后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职业根本不适合自己。悟性较高的人,能很快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会在大学换专业,或先休学再转其他专业,或干脆退学重新高考。但是在大学期间缺乏这种意识的人,进入公司工作之后甚至做到代理、课长或次长的位置之后,才明白问题的严重性。
根据各种有关职业意识的调查,韩国有20%的人不满意自己目前的职业,每十个人中有八个人不满意目前的工作状态,生活感到郁闷。工作不仅应该给人带来稳定感、名誉和权力,还应该给人带来幸福感,可是在现实中绝大部分韩国人并没有从工作中获得幸福。某就业信息公司的调查结果显示,十个上班族中就有四个人希望在择业的时候能够获得咨询指导。想换份工作但又没有自信,为了避免失败,很多人希望能获得专家的帮助。我目前的公司每天也接待很多职业咨询顾客,虽然咨询费用并不便宜,但他们宁愿花点钱也希望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再规划。
不能从工作中获得幸福的原因显而易见,因为自己的工作并不是自己喜欢的事。很多父母,为了让子女在将来能找到一份好工作,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早期教育或送出国外留学,可是在这种教育模式下长大的人,只知道追求成功,根本不去深究自己到底喜欢什么,一旦没有找到称心的工作,就会想方设法脱离目前的工作。
只要能获得金钱或成功的社会地位,他们就会毫不留恋地辞掉现有的工作。但是这些像飞蛾一样来回更换工作的人们,最终会自毁职业生涯。当然也会有少数几个人能找到称心的工作,但是他们的满意度也不会提高,因为他们常常会感到空虚无力,其中一些人最终会明白他真正想要的并不是财富或社会地位,于是即便上了年纪也会冒险换工作。
因此,如果想提高职业满意度、享受终身职业带来的快乐,就应该使自己喜欢的事和自己的职业相一致,否则很有可能一直跳槽,直到二者一致。有些人大学毕业没多久就已经换了无数次工作,十有八九是因为工作或公司违背了他们的价值观。如果做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工作效率就会很低,工作成果也好不到哪里去,自然就得不到上司或同事的好评,自己的适应能力也会降低。
职业和公司与喜好严重不一致的人,会一直站在跳槽的行列中,直到二者一致。也有一部分人会把自己喜欢的事当成一种兴趣,仍然坚持做那份自己不喜欢的工作,一旦周围的环境发生变化,其中的大多数人还是会义无反顾地重新踏进跳槽的行列。
大学生在毕业求职的时侯常常会感到郁闷:除了少数几个运气好的人能找到喜欢的工作和公司之外,大部分人会面临岔路口的选择,要么选择工作要么选择公司。根据选择的不同,他们的未来也会有天壤之别,最初的时候可能感触不深,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差距会越来越凸显。
就职于证券投资行业的L先生和H先生是某地方大学经营管理系的同学,两个人在大学时对证券投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学三年级开始经常参加证券公司主办的各种投资游戏,而且还曾获过奖。
毕业后L先生如愿去了证券公司,目前已经成为一名基金经理,周围对他的评价良好。然而由于H先生的爸爸是一名教授,在家人的劝解之下他考上了首尔一所著名大学的经营管理系研究生,但是对学习全然没有兴趣的他,放弃了博士课程去了一家通信公司工作。但是熬了三四年,始终提不起对工作的兴趣,最终他辞去工作远赴美国攻读MBA,毕业后转行到证券业。
无论是读研还是在通信公司工作,他的主要精力和兴趣一直集中在证券上。在纽约攻读MBA课程的时候,他关注的还是投资领域。现在他终于如愿以偿地进了一家投资咨询公司负责基金管理,迂回了很长时间才找到自己的位置,虽然目前的成绩比不上别人,但他已经很满足了。L先生选择了一份自己喜爱的工作,必然会获得丰硕的成果,相反H先生选择了研究生、通信公司和MBA,花费大量时间之后,最终回归到他所向往的行业。
毕业于首尔的某著名医科大学的K先生在选择工作的时候,同样也放弃了自己的专业。他毕业于医科大学,取得了专业医师资格证书,但是现在他却是一位报社的记者。因为担心别人问起为什么不做医生,他总是尽可能地不让别人知道他毕业于医科大学。
他所在的报社并不太有名,但他很满足,因为他的梦想就是做一名记者。由于父母都是医生,他也自然子承父业考进了医科大学,但他从高中开始就不喜欢爸爸所从事的医生行业,他向往的是报社记者工作。
他虽然为了不辜负父母及周围亲戚朋友们的期望考进了医科大学,但是对医大生活始终产生不了兴趣。他曾向学校递交了休学申请出去旅行,就在他谋划着要转专业的时候,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加入了学校报社,并通过短期的学校报社记者生活又一次确定了自己的兴趣所在。
经过一番周折之后,医科大学也毕业了,并完成了成为医生的所有程序,但是最终还是放弃了医生这一职业。由于受到年龄的限制,已经没有机会进入主流大报社了,所以他选择了现在的这家不起眼的小报社,此刻他已经做到了编辑部领导的位置。对于K先生来说也算最终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工作。
一项以医科大学在校生为调查对象的报告表明,觉得医学不适合自己性格的学生竟然占34%,希望转到其他专业的学生大约占30%。很多人像K先生一样,没有按照父母的愿望选择医生职业。如果所选的工作并不适合自己的性格或者正在从事的工作并不是自己喜欢的工作,那么个人乃至整个社会将会为之支付大量的机会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