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变革时代的中国企业面临着这样那样新的挑战的话,那么最根本的挑战不是别的,而是众多企业的同质化思维。纵观许多企业的成长历程,尽管不乏令人尊敬的商业行为和令人骄傲的成长业绩,但似乎总绕不开一些简单而相似的思维逻辑:规模崇拜与扩张情结、机会追逐与关系经营、本土优势与权谋之术、价格战与营销战、制造力与渠道力、成本比拼与人海战术。
思维决定成败。今天,相当一部分企业仍然自恋于既往的成功路径和眼前的表面繁荣,或者忙于运营层面的内外操作和竞争层面的搏击厮杀,或者困扰于增长乏力的进退两难和利润微薄的艰难经营,很少有企业从思维的层面探求企业的成长逻辑、病因症结和解决之道。但是,如果不从思维层面解决问题,就无法认清事物的本质,更不可能应对日益严峻的挑战。
那么,如何从思维的层面思考和解决问题?我们首先仍然需要寻求问题之本源。而在本源上,众多企业的同质化思维同源于传统文化的三大症结:
帝王情结;
斗争思维;
小农意识。
一些企业的思维和行为背后,无不渗透着这样的影子,只是程度或大或小、关系或直接或间接、表现或显现或隐现而已。
解决同质化思维的根本可能在于企业从文化层面的“自省与救赎”,这是企业成长面临的根本性挑战,也是企业从平庸到伟大的真正分水岭。
事物从来都是两面的,挑战的背后其实蕴藏的更是机遇。强者的有为,恰恰是从挑战中发现机遇,从危机中寻找转机。强者的成功,恰恰是在不断地迎接挑战、战胜挑战中炼就的。今天的时代是中国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的时代,今天的时代更是产生和造就真正的中国强者的时代。
那么,变革时代的企业如何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