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换位思考——关起门来我就是领导

我在县里工作时,有一次写关于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讲话稿。分管文秘的领导把我们几个秘书人员召集到一起,让每个人都谈谈看法和思路。有位文秘人员的发言让我至今记忆犹新。他义愤填膺地说:“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害死人,我们县这个现象很突出,很多干部工作敷衍塞责、推诿扯皮、得过且过,不下功夫解决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找他们办事,来来回回要跑很多次,必须要从严整治、严厉打击、杀鸡儆猴,让这些人付出代价。”接着,他以亲身经历大谈县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问题之严重。

领导听完他的发言后,说道:“你说的这些我也痛恨至极,但是看问题不能仅仅从个人的角度看,还要站在领导的角度看、从全局的角度看、以辩证的思维看。

“首先,我们要看到,通过这些年的持续整治纠正,全县作风建设有了明显提升,整个干部队伍是好的,你说的情况也是存在的,但那是个别现象、是极少数,我们不能以偏概全、一棍子都打死。

“其次,我们开会专题部署,目的是分析形势、阐明利害,探究背后的深层次、关键性原因,找到病根、对症下药,这样才能增强信心、保持定力。

“最后,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整治和处理,要坚持用好辩证法。一方面县里制定出台了专项工作方案,我们要推动落实,该遏制的、该惩罚的、该打击的都要依法依规处理,而不是不分青红皂白;另一方面还要未雨绸缪,防范在先,弘扬正能量,教育大多数,坚持反面警示教育和正面引导激励“两手抓”,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扼杀在萌芽状态。”

分管领导这一番全面、辩证、理智地分析,让我们发自内心地折服,后来在起草文稿时就坚持这样的方法,通过“换位思考”,真正把自己置于讲话者的位置去思考和起草,讲话文稿完成得非常顺利,得到了肯定。

公文写作与文学创作、论文写作、新闻写作的最大不同,就是文稿的作者多为“法定作者”。换句话说,就是公文写作要么以本单位名义,要么以本单位领导的名义而作,而不是以起草拟稿人的名义而作。

所以,经常有人评价文秘人员是“身在兵位,胸为帅谋”“开门当秘书,关门当领导”。这就要求在起草文稿前,充分“换位思考”,搞好“角色扮演”,当好“临时演员”,才能掌握要领、渐入佳境。

1.围绕岗位职务,演好“身份角色”

《论语》中有句话叫“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意思是不担任某职务,就不要谋划、过问这一职务职责范围内的事。对于文稿起草来说正好相反,要把文稿写好、写到位,就要做到站在领导的职位上思考问题,演好“身份角色”,做到“不在其位,也要谋其政”。具体来说,就是要准确把握领导所担任的职务的具体职责是什么,包括负责工作是什么、分管工作是什么、联系工作是什么,吃透上级对这些职责范围内工作的最新要求、掌握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然后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研究抓工作、破难题的具体举措是什么。

2.围绕经历阅历,演好“思想角色”

思想是对客观事物的认知,人的思想形成,与个人的成长经历、工作经历、人生阅历密切相关。准确把握领导思想,才能在同一个问题的看法上与领导不断接近,达到思想共鸣、情感共鸣,“英雄所见略同”的效果。我曾经有位领导是历史老师出身,熟知古今中外历史典故,经常在讲话中旁征博引,这个经历形成了他与众不同的思维习惯,在工作中阐述一些问题的重要性时,我们就经常模仿他的思想和口吻,每次都能把枯燥的话题讲得新鲜又生动。

3.围绕独特风格,演好“个性角色”

每个领导都有自己的特质,比如在语言上,在手势上,在表情上,等等。这些特有的个人风格,是领导文稿的“唯一标识”。有的文章写得很精彩,但是放之四海而皆准,每个人都可以说,我想这样的文章是不成功的。如果一篇文章领导读后,觉得完全是自己的心声,是自己最想表达的,那么才是成功的。我在市里工作时,有位领导是转业干部,说话办事都雷厉风行、令行禁止,经常以军事术语来谈工作,比如要求某项工作打好持久战、某项工作打好闪电战、某项工作打好攻坚战,某项工作打好突围战,某项工作打好歼灭战等,讲后效果甚佳,给在场的听众以强烈的紧迫感和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