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象层的华为密码,可以概括为“三支柱、十要件”。
1.华为管理“三支柱”
从管理学的角度看,像华为这么一家民营企业,其全部的成功和成长或许都可以归结到“持续艰苦奋斗”上来。任正非大致也表达过类似的观点。
而“三支柱”,即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以价值为纲,恰恰构成了华为人持续艰苦奋斗的依据、支撑和杠杆,从而也升华为华为管理三十多年来的三条主线。黄卫伟老师主编的那三本同名书籍,应该也是从这个视角出发对华为管理之道(如图4-1所示)作阐发的。
图4-1华为管理之道
这三条主线,至少从概念上因为华为的成功而成为某种意义上的“普适真理”,为众多企业所接受。但是彻底地践行,却非易事。从实践上看,绝大多数企业其实是远没能贯彻的。
2.华为成长“十要件”
“十要件”,从华为经营管理的几个主要方面分析其成功经验,考虑很多企业管理界读者对华为都比较熟悉,也为便于记忆理解,此处仅概括而言,不做详细阐发。
(1)思想引领。伟大的实践离不开伟大的灵魂。作为企业家的任正非模范地发挥了这一作用。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就是华为的“文化教员”。
(2)压强战略。在确保“活着”的基础上,聚焦做实、做强、做深、做厚主航道;理论研究和基础研究打开喇叭口,发展技术领先优势,并确保“黑天鹅”飞不出华为的“咖啡杯”;依托以收拢为特征,以高市场效率为导向的技术产品化运作,实现技术的商业化价值;瞄准战略制高点和战略机会点,运用“范弗里弹药理论”打开“缺口”,顺势规模化。
(3)财经牵引。谋求“有利润的收入、有现金流的利润和不重资产化”的长期有效增长,发挥财经引领企业管理持续改进的作用。
(4)高效行动与科学决策相结合的治理结构(价值观和战略思维引领+委员会集体决策+红军蓝军博弈协同+作战单元首长负责制)。
(5)基于项目的运营管理体系(概、预、核、决,把账算清楚)。
(6)运营,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和端到端流程(依托项目“四算”,实现“班长的战争”长炮火呼唤机制),确保一切活动以价值为纲。
(7)组织化,围绕可持续发展所需的关键组织能力,加强管理平台和系统建设(IPD、IFC台和),逐步实现企业运作不依赖于任何个人。
(8)以贡献为导向,以责任结果为依据的(绩、能、态、潜)评价。
(9)干部队伍建设:在“组织需要”的“熔炉”里锤炼干部,烧不死的鸟是凤凰,泥坑里爬出来的是圣人,造就既打得了胜仗又靠得住的事业接班人(团队、组合、制度,而不是某个个人)。
(10)人才管理“三如”:彭剑锋老师总结为“爱才如命、挥金如土、‘杀’人如麻(即淘汰机制)”和“两高一夹缝”。三十多年下来,华为就是一个既超高激励又超高压力的奋斗场。认同和接受这个工作场的,只有一条夹缝式的路可以走,即变成“华为人”持续艰苦奋斗;不认同,走好不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