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格局的变化背后是消费形态在变化:谁在决定购买、消费者购买形态如何等。消费者是所有市场难解之题的终极原点。
实际上,糖果市场的特殊性的根源就是消费人群的差异性,清醒地识别新市场环境下不同消费群的主要购买动因,从而根据不同细分目标消费群的需求来重新定义销售模式、产品定位、品牌塑造、推广方式,不但必要,而且紧迫。
通过对糖果市场的研究,我们将糖果消费主体划分为常规消费人群与针对性消费人群两大类。所谓常规消费人群,即指完全出于休闲、口味及冲动性消费等原因进行购买的人群。所谓针对性消费人群,即只出于某种非常具体的目的而进行购买的人群。不同类型细分人群的具体消费习惯各有不同:
(1)常规性消费人群:
第一,儿童、学生。儿童和学生是具备消费潜力的人群。产品的价格、包装形式、售卖渠道是影响儿童、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0.5~1元的价格;小规格(10~40克)轻便的包装规格;艳丽生动的包装效果;社区小店、学校店、便利店的售卖渠道是吸引儿童购买的主要因素。
第二,青年人。青年人是时尚消费的主流人群。休闲是青年消费群体的主要消费动因,对于时尚和品质的追求,及对价格的相对不敏感造成以休闲为主导需求的青年消费人群。虽然不是销量的主要支撑点,但是品牌塑造的主要着力点。
第三,中年人。在常规消费人群中,中年人对于糖果消费相对谨慎(仅仅指休闲消费,中年人替儿女采购喜糖划归为针对性消费人群),传统品牌和风味糖果是主要的消费选择。
第四,老年人。老年人由于年龄、身体等原因,糖果消费极其有限。偶尔的消费也主要集中在传统品牌和有特色口味的产品上,如酥糖、花生牛轧等。
(2)针对性消费人群:
第一,新婚夫妇。新婚夫妇指专为婚庆准备喜糖的新郎、新娘。品牌和包装是购买的主要动因,喜庆、面子是最主要的消费需求。
第二,家庭主妇。针对性消费的家庭主妇主要包括三种类型:一是为过年招待需求;二是为儿女置办喜糖;三是其他家庭喜事(如乔迁、寿诞、建屋上梁等)。
第三,保健需求人群。属于特色糖果的消费人群(如润喉、止咳嗽)。该类人群分布较广。尽管消费者的宣教成本较高,但是实现消费转换后的消费者普遍忠诚度较高,具有稳定的消费规模。
从购买主体上看,儿童、学生消费虽然价格便宜,但是容量巨大,是糖果消费重要的补充。以休闲及冲动购买为主的消费人群中,青年消费人群虽然不是销售与利润的主流,但却是品牌塑造和建立的主要切入口。
针对性的消费人群,特别是新婚和家庭主妇是主流的消费支撑点。而且人群相对集中,消费特征有部分趋同的特征。实际上,作为糖果购买主要消费动机的年节与喜庆两大时机,其购买主体正是家庭主妇。
在购买时机上看,糖果消费淡旺季日趋明显,而且旺季大幅度上涨然后急速下跌的趋势显示了糖果消费的旺季周期越来越短,各大品牌纷纷将资源集中于旺季,使得企业突破销售障碍的难度急遽上升。年节的井喷式消费构成消费的“主力军”:五一前一个月、国庆前一个月,尤其是春节前后2~3个月是消费的集中时段。春节前三个月在年度销售额的比例高达50%~60%,糖果正呈现出“月饼化”的趋势,瞬时放量的消费特性日益明显。
从购买用途上看,消费者购买糖果的用途多种多样,有馈赠送礼、婚庆赠送、休闲食用、团购派发等。但是从各自消费的份额来看,主要购买用途还是集中在年节消费、婚庆消费、休闲消费、其他喜庆消费四类。
年节糖特点:需求量大且时间集中,市场竞争激烈,对价格、品牌较敏感,购买地点主要是在大超市或是食品批发市场,糖果的包装喜庆,色彩丰富。
婚庆糖特点:购买的目的是为了结婚,包装设计应显示喜庆气氛,场面消费,品牌是选择的核心因素之一。
休闲食用糖特点:对糖果质量较为敏感,糖果的品牌、口碑及购物场所的引导对消费者具有重要作用,每次购买量小,购买的频率较高。不同的消费群体(儿童、青年)对休闲食用糖果的购买在包装形态、规格及包装上具有很大的差异。
其他喜庆糖:包装喜庆、色彩丰富、价格敏感度较高、质量敏感度低,在价格不太昂贵的前提下,尽量能拥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糖果包装品类丰富。
从主要购买用途的综合评估来看,年节、婚庆及其他喜庆节日是主要的购买用途。从产品的角度,年节糖和婚庆糖具有很多相同的特征,特别是在包装和品类方面。然而两种糖果在销售渠道、营销方式上却具有极大的差异。
从购买渠道分析:
KA卖场:是最主要的购买场所,特别是经济发达的地区,KA卖场是年节时糖果购买最主要的购物场所。
超市:遍布于城区居住圈的连锁超市是继KA卖场后的第二大购买地点,也是日常消费、零散采购的主要通路。
便利店:便利店的销售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小规格的休闲包装、针对儿童的系列产品是主要的销售地点。
路边小店:不是销售的主流,但却是小规格包装的销售补充。其中,校点店铺是销售及品牌塑造的重要渠道。
糖果店:一般在经济不发达地区或三四级市场,是当地消费者购买糖果的渠道,但不是销售的主力。
批发市场:是喜庆糖、散糖的主要销售点,具有相当大的消费潜力,是家庭型消费的理想选择场所。
其他的诸如喜糖专卖店、花嫁喜铺(与婚纱影楼提供配套服务)等正成为经济发达地区迅速崛起的新型渠道,推广方式也与传统糖果营销手法差异很大,对地方喜糖销售有重要的影响。
从以上四个主要方面对糖果消费形态的分析,糖果消费的特点可以归结为“四个化”:核心购买人群集中化、销售渠道复杂化、销售旺季高度集中化(“月饼化”)、消费动机分散化。这些特性里存在很多矛盾或错位的地方,如渠道复杂化与核心人群集中化意味着各个渠道的投入产出效益是不相同的,但如果放弃低盈利渠道又未必能保证品牌影响力,甚至给竞争对手留下空隙,而动机分散化使得捕捉消费人群包括核心人群的成本增加……这些矛盾都使糖果的营销手段变得复杂,给善于在这些“结构性缝隙”里寻找自己品牌领地的产品提供了机会,当然也正是这些矛盾造就了糖果市场的团状异质化结构。
在消费者的层面进行剖析,从消费时机、消费渠道、消费用途、消费主体、消费偏好等方面全面了解当今消费者糖果消费的特性,对品牌寻找针对性的突围策略,走出困境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新市场环境、新主流人群对品牌形象的要求变了,对产品的要求也变了,目标群体细分变了、终端和渠道变了。总之,整个营销模式都发生了根本变化,在这样的市场里胜出,糖果生产企业无论是在产品还是在营销手段上,都需要进一步深化、细化和专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