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误会有多深,电商就有多难

说企业做电商难的,则必须回身观照企业零售业务的竞争力,一则产品结构;二则组织结构;三则资本投入。

说企业做电商容易的,实在是辱没了能者的朴素智慧,更没有看到人家的辛苦汗水。

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或者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是做不好电商的。

本章说“误会”,当是慎重的字句,请看官务必仔细阅读,一如我仔细码字,是相互诚敬之意。

电商做得好的企业,其运营和管理风格反倒是显得呆板的,一点儿也不酷炫,一干人等只肯在后端仔细打磨,久久用功,为的是尽可能地让前端变得简单一些,让顾客更方便一些。电商做得不好的企业,刚好相反,后端倒是相当简单,前端则特别努力,常常期望顾客理解自己,日常的方法无穷变换,关键是不论前端如何地用力,还是起不来。

说大卖家也爱出门学习,当看见其目的是不一样的,一则是为供应链找机会;二则是为挖掘人才找机会;三则是为听听江湖里的事情,回去自我观照,并做好相应的防范。

中小卖家爱学习不?应该说是特别爱学习,比大卖家还要爱学习,只是很大一部分情形就是小卖家扎堆地相互学习,甚至就是冲着学“幺蛾子”去的,造作而不自觉,能学到什么呢?各自把困难说一堆,把平台褒贬一番,把奇葩案例拿出来浅浅地品评羡慕一下,最终的结论大都共识于所谓的“大环境”不好,回去还是老三样。年销1000万元可能就成了圈内的典范,是太没见过中国这一大片广袤的土地了。

“造作”二字为何意,便是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造作是罔顾底层本质,只见表面现象,专注研究表面上容易看见、容易理解并且容易做到的事情,忽视从底层逻辑上下苦功夫,颠倒了现象和本质之间的关系。

人是万物的尺度,做电商很需要倚靠“常识”,别看就这么简单的两个字,实则是化身顾客的视角的能力,用好直觉,朴素天真,可不是人人都会的;还需要不错的“理论素养”,组织结构需要理论框架支撑,否则上班都是一个个没魂儿的。

零售和顾客实在是太近了,和工业化生产制造完全是两码事儿。

说到人是第一位的,可以入正题了,这里头埋藏了多少的误会呢?

凡是会错了意的,或者不曾领会过的,或者领会得不够真切的,都是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