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版主要有哪些变化?
答:ISO14001:2014将引入术语“生命周期角度(Life Cycle Perspective)”,要求组织从产品和服务的生命周期开始直至结束都要对它们予以关注。
它同时结合了组织如何控制其外包过程(Outsourced
Processes)的要求。要做到这一点,组织需要确定哪些是他们能够控制或能施加影响的,然后通过管理体系来应用适当的控制措施和施加影响。组织还需要关注其产品或服务在生命周期结束时的处理和处置,这也将扩展到设计等领域。因为组织设计新产品时,从该产品或服务的生命周期角度出发,他们需要评审产品设计,以便了解他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改善其环境绩效。
标准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沟通(Communication)——对内沟通和对外沟通。尽管ISO 14001:2004版对此已有覆盖,但组织现在被要求制定沟通流程,从而确定他们应沟通什么内容、什么时候进行沟通以及与谁沟通。
(2)删除管理代表,如何理解与运用?
答:管理代表可要,可不要任命。但总经理的职责必须明确,其要参与到环境管理当中来。
(3)如何切换成2015版本?
答:环境手册要改,按2015版本改变结构或删除这个文件,另外做一个纲领性文件,明确组织架构、认证范围、部门职责等。程序文件不要增加,环境因素要考虑更广范围,包括生命周期的环境因素,如洪涝灾害、缺水、国家鼓励清洁生产、地震等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
(4)新版本什么时候可认证?2004版本还有效吗?
答:预计2016年8月以后可全国范围认证2015版本,2004版本有效期到2017年底。
(5)如何理解生命周期?要提供什么证据?
答:生命周期指产品从原材料、半成品、成品、报废、周转、运输、储存、维修和保养整个过程。主要在环境因素识别时要考虑环境影响,如做电吹风的厂,要考虑电吹风的材料是否环保,供应商运输符合法律要求,材料、成品储存产生火灾,电吹风维修产生的材料报废,电吹风报废产生废弃物对土壤与水体影响等。
(6)新版本在环境策划时,要考虑风险与机遇,这个如何理解,要提供什么证据?
答:风险指产生环境影响的一些不确定因素,如地震、火灾、洪涝、干旱、政府环保政策等。
在环境因素识别时,要考虑到一些战略环境管理的因素,如政府环保政策、地震、洪水发生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
(7)新版本对外包方管理加严了,这个要如何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