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将帅之道,洞察人心

有一句话叫做:“郭嘉不死亮不出”,这句话包含了两个含义,一是郭嘉死的哪一年,诸葛亮出山了,哪一年是公元207年,赤壁大战前夕。第二层含义其实就是,郭嘉不死,诸葛亮不敢出山,说明郭嘉比诸葛亮还要厉害,看过三国的都知道,郭嘉确实很厉害,郭嘉是曹操早期的军事谋士,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了汗马功劳。曹操曾经三次痛哭郭嘉,其中最著名的一次就是赤壁之战后,曹操痛哭:“哀哉奉孝,惜哉奉孝、疼哉奉孝”,三国中有很多哭的场面,刘备也屡次痛哭,但都没有曹操这一次哭的撕心裂肺,哭的伤心欲绝,哭得生动形象,一哀、一惜、一疼,把曹操对郭嘉的所有感情表达的淋漓尽致。为什么曹操能够这么悲痛郭嘉呢?我们仔细研究一下三国,我们会发现,郭嘉之所以能够为曹操出奇谋,最核心的就是对人性的理解和洞察,郭嘉的每一次谋略都是建立在人性的基础之上的。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郭嘉的十败十胜论。官渡之战前夕,曹操要地盘,地盘没袁绍大,要人才,人才没袁绍强,要粮草,粮草没袁绍多,各方面都处于劣势,但郭嘉提出了十败十胜论,提前预告了战争的结果,坚定了曹操的信心和决心。十败十胜论都是基于人性的分析,对袁绍人性的洞察,对曹操人性的洞悉,每一条都闪着人性的光芒,每一条都是人性的闪耀。我们来看一下这段著名的论段:

绍有十败,公有十胜,绍虽兵强,无能为也。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一也。绍以逆动,公奉顺以率天下,此义胜二也。汉末政失于宽,绍以宽济宽,故不慑,公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胜三也。绍外宽内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亲戚子弟,公外易简而内机明,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间远近,此度胜四也。绍多谋少决,失在后事,公策得辄行,应变无穷,此谋胜五也。绍因累世之资,高议揖让以收名誉,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公以至心待人,推诚而行,不为虚美,以俭率下,与有功者无所吝,士之忠正远见而有实者皆愿为用,此德胜六也。绍见人饥寒,恤念之形于颜色,其所不见,虑或不及也,所谓妇人之仁耳,公于目前小事,时有所忽,至于大事,与四海接,恩之所加,皆过其望,虽所不见,虑之所周,无不济也,此仁胜七也。绍大臣争权,谗言惑乱,公御下以道,浸润不行,此明胜八也。绍是非不可知,公所是进之以礼,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胜九也。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军人恃之,敌人畏之,此武胜十也。公有此十胜,于以败绍无难矣。

将帅之道,从根本来说,是人道,人道,从根本来说是人性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喜欢的,自己不想要的,自己讨厌的,不要让强加于人家的头上。在卡耐基的《人性的弱点》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任何一个健康的人的任何一个行为,都是服务于他自己的目的”。什么是人性,人性是以一种基于人的心理、习惯、行为形成的一种心理感知。人性就日常用语上有狭义和广义两方面:狭义上是指人的本质心理属性,也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那一部分属性,是人与其它动物相区别的属性;广义上是指人普遍所具有的心理属性,其中包括人与其它动物所共有的那部分心理属性。无论是人的本质心理属性,还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属性,由于它们都是人所共有的心理属性,那么这种属性也就不可能是后天的结果,只能是人类天性,属于无条件反射。孔子说”性相近,习相远也”,以此而得以将人性划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自古至今,就人性的争论很多,中国古代就有性善论、性恶论、无恶无善论、有善有恶论等,外国古代虽然未见有如中国古代就人性善恶的争论,但对人性善恶的见解又会广见于宗教理论、心理学思想与管理学理论之中。

一场战争可以通过对人性的分析来决定胜负,在企业中,人是企业最大的要素,人也是企业的决定性要素,华为的任正非说:“管理就是管人性,管欲望”,所有的管理都是基于人性,管理就是管人性,管人性就是管与欲望,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的需求和欲望分为五个层次,(1)生理上的需要。这是人类维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 呼吸、水、食物、 睡眠、生理平衡、分泌、性;如果这些需要(除性以外)任何一项得不到满足,人类个人的生理机能就无法正常运转。换而言之,人类的生命就会因此受到威胁。在这个意义上说,生理需要是推动人们行动最首要的动力。马斯洛认为,只有这些最基本的需要满足到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后,其他的需要才能成为新的激励因素,而到了此时,这些已相对满足的需要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2)安全上的需要。这是人类要求对以下事物的需求:人身安全、 健康保障、资源所有性、财产所有性、道德保障、工作职位保障、家庭安全;马斯洛认为,整个有机体是一个追求安全的机制,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学和人生观都看成是满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当然,当这种需要一旦相对满足后,也就不再成为激励因素了。(3)情感和归属的需要。这一层次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友情、爱情、性亲密;人人都希望得到相互的关系和照顾。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来的细致,它和一个人的生理特性、经历、教育、宗教信仰都有关系。(4)尊重的需要。该层次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 自我尊重、信心、 成就、对他人尊重、被他人尊重;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尊重的需要又可分为内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信心、能独立自主。总之,内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马斯洛认为,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5)自我实现的需要。该层次包括对以下事物的需求: 道德、创造力、自觉性、问题解决能力、公正度、接受现实能力;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达到自我实现境界的人,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解决问题能力增强,自觉性提高,善于独立处事,要求不受打扰地独处,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也就是说,人必须干称职的工作,这样才会使他们感到最大的快乐。马斯洛提出,为满足自我实现需要所采取的途径是因人而异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潜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人性在实际中有趋利避害的特征,在与企业与个人、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存在着利益分配、管理约束的前提下,它所反应与表现出来的,决不是我们想象中的“主人翁意识”、“责任心意识”或者是“相互帮助”、“一荣共荣”等等这些美好品质。恰恰相反,人性深处的那种“偷懒”、“钻空子”、“攀比”、“推卸责任”的种种暗黑心理,实际上全部源自于人性趋利避害的本能。真正的“人性化管理”,应该是重视、研究并利用这种本能来强化企业的管理质量。1、鼓励趋利更要引导避害;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墨家就曾深刻而阐述过趋利避害的人性特征。它首先指明的是,利与害是一对相辅相成的动力源泉。而前面所说的“一昧强化正面奖励”就容易走偏。 例如一公司为鼓励员工加班工作,特规定:凡推迟三小时以上下班的均可报销回家打车费。在这种单纯利益的诱导下,许多正常完成工作的单身员工大都选择继续在公司呆满三小时,哪怕是闲坐着、干上网,为了是可以免费打车回家。而科学的管理模式会把员工加班时间代入到当月工作业绩考核中,进行加权评估,那些表面上增加了许多加班时间,但工作业绩并未提高的员工,会在最终绩效评定上有更多的减分。那么这样就会有效规避那种无谓的加班! 2、趋利的一种特殊表现就是避大害 :同样墨子也指出:“于所既有而弃焉,是害之中取小也”,意思就是在外界的压力之下,人们会权衡利弊,在大害与小害之间选择小害。人性化管理并非是无限制地取消或降低企业给予员工的压力与要求,而是明确在压力之下,会有大害与小害之间的选择。 例如节假日加班,世界上没有人会真心实意地选择加班,但是就互联网业务来说,许多工作都是7*24小时运作的节奏,许多项目往往又需要我们一气呵成地连贯式推进,在这种情况下,要么我们选择短时期内的连续加班,可以如期甚至提前完成项目,要么我们选择决不加班,却会让整个团队在这个项目上陷入更长时间的折磨、甚至还有可能是项目的失败。 3、明示眼前利与长远利之间的评定反馈 :从规则的本质来说,任何规则都会有漏洞,任何规则在执行的过程中,都存在着被所谓“聪明人”利用而“钻空子”的可能。而“钻空子”则会体现出非常明显的眼前利益。实践者往往对此洋洋自得,并极易给其他员工带来不恰当地示范:他可钻这个空子,为什么我不可以? 针对这一点可以让“钻空子”者承担一定的潜在成本。比如公司从关心员工的角度出发,非常宽松地给员工列出了各种带薪休假的权益。就会有少数人仔细钻研,并从中组合找出可以最大限度休满假期的方案。但是公司理应对于主动放弃应休假期的员工在年终考评、加薪审核中予以明确地加分加权,从而让那些看似在平时休假方面损失利益的员工,在加薪与升级方面享有更多的利益。 4、人性的边界是制度规范 :许多失败的管理者就是把“人性化管理”表面化地理解成“凡事好商量”,看似极具人情味与善良心理。但从整体的外在印象中就是管理松懈、没有原则。就拿本文开头所举的女员工孕期之事。一家公司,应该要求HR部门根据内部员工的男女比例、年龄范围,估算出每一阶段可能会怀孕请假的女员工数量,从而合理反算出新招员工的男女比例,这并不是什么性别歧视,这是企业生存的必要规划。 同理,依照国家法规,保证女员工的各项权益,这既是对法律的尊重,也是体现企业对员工的关怀。但是,相对严密、规范的请假流程、准确并绝不模糊的假期计算,事实上就会让极少数利用政策进企业混社保的“聪明人”望而却步,这也是真正“人性化管理”对于企业的自我保护。

将帅是和人打交道的,将帅离不开人,既然我们无法离开人,我们就要洞察人心,洞悉人性,才能实现人和,,成功企业都是符合人性的,一个伟大的商业模式,一定是满足人性的需求的,一个伟大的产品,一定是满足人性的欲求的,阿里巴巴之所以能够成功,满足了消费者最求价廉物美的人性需求,奔驰宝马之所以畅销,满足了驾驶乐趣和豪华享受的人性需求,苹果之所以风靡世界,满足了消费者的使用体验和感受。人性的需求从来就没有隐藏过,人性的需求从来都是暴露无遗的,只要我们善于去观察,善于去思考,善于去分析,我们经常说听到这样的话:“没想到你是这样的一个人”、“人心隔肚皮”,说得好像某个人隐藏很深一样,好像很会伪装自己一样,其实,这个人从来就没有变过,只不过是我们缺乏一双观察的眼睛,缺乏一颗洞察的心。每一个行为背后都有一个目的,不管这个目的是好的目的,还是不好的目的,不管这个目的是有目的的目的还是没有目的的目的,背后都有一个目的,我们要善于去倾听人家话外之音,中国人自古以来就表现得非常含蓄,很多话可能不会直接说出来,但是会间接说出来,即使最亲的人,有时也会这样。我们也要善于去观察大家的工作状态,积极的工作状态有可能在向我们表达需要得到一种肯定,消极的工作状态背后有可能就是需求没有得到完全满足。有一首诗写得非常好,大概的意思是你藏不住,所有的一切都可以通过你的言行举止反应出来,你吃饭的姿势,你说法的方式,你穿衣服的形式,你看什么书,你和谁在一起,等等,都能反应出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首诗写得很好,因为它告诉了我们了解一个人,洞悉一个人的方式方法,只要我们善于观察,是很容易对一个人做出基本的判断的,而无需真正要等到大事来临的时候,才能真正的去了解一个人。

管理要讲人性,但不能讲人情,在企业管理中经常会听到公司要人性化管理,公司管理不人性化,但很多人将人性化管理当做人情化管理,今天迟到了,能不能不要打卡,明天违反制度了,能不能通融一下,这种错误的人情化管理不是人性化管理,许多做得不好的管理者把“人性化管理”表面的理解为“凡是好商量”、“人情化管理”,表面上大家一团和气,人情味十足,但实际上造成公司管理散漫,没有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