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已经感受到危机的企业家来说,摆在面前的一大困难是不知从何做起。的确,要让一个已在运转的企业开始战略转型,难度堪比从零开始的创业,有时甚至更难。因为既定习惯和过去的成功变成了包袱。
在从事战略咨询的时候,有的企业家这样对我感慨:要对自己动刀,谈何容易?那么多员工在看着,如果失败了,难免会有人说:“好好的干吗非要心血来潮地改来改去?”但是,我们已经看到,掩耳盗铃并不是解决危机的方法,诸多固守在过去的“一亩三分地”里的传统企业实际上只是在拖延受到冲击的时间。企业家们往往在此时陷入了典型的“转型困境”——改是找死,不改等死。
其实,对企业家来说,竞争、挑战、未知从来都不是陌生的,而是最能引起兴趣、最能让自己热血澎湃的“兴奋剂”。不过,许多既成企业的中坚力量——中层和底层员工往往是守成的“求稳”一族。因此,我常常建议,创新可以从新建一个部门,甚至新建一个企业开始,把自己的过去完全放空,像你的那些“看不见的竞争对手”一样,尝试一下跳伞、蹦极等极限运动,想象一下那些出生之后就与互联网相伴的90后、00后是如何看待周围环境的。对他们来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网络化”的,他们在网上认识朋友、购物、聊天、打游戏、学习、找工作和创业。他们,就是你未来的合作伙伴、竞争对手和客户。
也许,你过去积累的一切——上游的供应商、下游的经销商、习以为常的客户消费模式都会突然发生转变,但是,冒险精神、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放手去干的主动性,还有用人、识人的经验,无论在什么时代,这些都是企业家最宝贵的资产。如果你已经有了一家正在运转的企业,你一定也获得了一项或多项成功要素,要实现战略转型也并非无路可循。
在本书中,我会试图画出在“互联网思维”下进行战略转型的路线图。跟随本书,问自己一系列问题,回答一个问题后再实施下一步。在探索的道路上,我们也会发现许多已经成长为“巨型公司”的互联网企业就在道路的两旁,成为我们的“路标”。利用互联网思维结合已有的竞争优势,你也可以创建一个有着无限成长空间的新企业。
准备好了吗?让我们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