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王是古人最大的榜样

再来看下面一段,它是对“一言偾事,一人定国”的举例说明。“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故治国在齐其家。”

尧、舜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圣王,他们所处的时代,也是中国上古理想的社会。后来的君王都希望能像尧舜一样赢得万世的尊崇;后来的老百姓也都希望能赶上尧舜时代,过上太平盛世的好日子。尧舜时代有一个特点,就是君圣臣贤,民风淳厚。帝王非常圣明,大臣贤明、有能力,整个社会以仁爱孝顺为荣。正因为尧舜以仁爱来治理天下,上行下效,老百姓才把仁爱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

史上有一个故事,传说尧帝取得天下以后,天下大治。有一次他出去巡游,走到了山西一个叫康庄的地方,发现街上有一群人在玩游戏,里面还有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也趴在地上玩。他们玩什么呢?玩的是“击壤”的游戏,就是一个人拿一个石头去砸几十步以外的另一块石头,像我们小时候玩击碑的游戏,远处立一块石碑,轮流用石头去砸,谁砸倒石碑谁就赢。我们想想,在大街上,一个七、八十岁的老头子趴在地上玩,可见当时老百姓的日子过得非常舒适。尧帝的臣子们就拍马屁说:尧帝您太了不起了!在您的治理下,老百姓都安居乐业,连老头子都在街上玩游戏,可见我们天下治理得多么好,您真是太伟大了!哪知,这个老头子一听,回头白了一眼说:我老头子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太阳出来我就去干活,晚上我就休息睡觉,口渴了我就到自己打的井里舀水喝,吃的是自己种的粮食,这都是我自己的事情,与尧帝有什么关系?在他的眼里,好像天底下根本没有帝王一样。这就是中国的理想时代,既让老百姓过上太平日子,同时又像根本没有帝王、官僚存在一样。

下面说“桀纣帅天下以暴,而民从之”,相反夏朝的末代帝王夏桀、商朝的最后一个帝王商纣,这两个历史上著名的暴君以残暴、武力和权势来统治天下,所以那个时代的暴民也非常多。

大家看了《封神演义》、《封神榜》,其中的文学成分很多,但是也有一些是历史记录。例如,商纣王发明了很多酷刑,比如“炮烙之刑”、“万蛇坑”等,他看见谁不舒服,一不高兴就可以把大臣扔到蛇坑里去。商纣王的叔叔比干是一个贤良的忠臣,觉得纣王不对,给他提了很多谏议,结果把商纣王惹烦了,就把比干开膛剖心,自己的亲叔叔就这样被杀害了。商纣王就是以暴力统治天下,结果上行下效,有暴君就有暴民,老百姓也就跟着胡来,整个社会风气就很差了,最终导致社会瓦解,国家被颠覆了。

为什么君王行仁义,老百姓也随之行仁义;君王施暴虐,老百姓也随之暴虐呢?说白了,这就是榜样的力量。中国古人最大的榜样就是君王,君王怎么做,下面的民众就跟着怎么做。对于普通人来说,很难真正独立思考,绝大多数人都有一种“从众”的心理,都有对权威的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