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力
美国密歇根大学罗斯商学院诺埃尔·蒂奇教授(Noel M.Tichy)把人认知世界的层次划分成三圈区域。如图5-4所示。
图5-4 认知世界“三区”模型图
最里面是舒适区(Comfort Zone)、中间是学习区(Learning Zone),最外层是恐慌区(Panic Zone)。这三个圈起来的区域,分别代表个体的客观状态与学习意愿。
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卡罗尔·德威克(Carol S.Dweck)曾针对孩子之间的智商与思维方式的差异,提出了“成长型思维模式”(growth mindset)的概念。他认为,孩子之间的根本差异不是人们常说的智商,而在于思维模式,思维模式的差异会导致智商出现分化。简言之,就是思维模式会改变智商。
“成长型思维模式”便是学习力的最好体现。具有这项能力时,他们相信自己的潜力,困难和失败只是帮助自己进步的挑战。每当他们突破自己的“舒适区”去学习新知识、迎接新挑战,大脑中的神经元就会形成新的、强有力的联结,长久下去,他们变得越来越聪明。
德威克教授还认为,人的学习能力是可变的,并随着人的努力程度而变化。一个人衰老的直接体现不是年龄的增长,而是不再学习。对自我成长要求高的人,多半是求知欲强、爱学习的人:学他人所长为己所用,阅他人之事为己所思,是成长路上的成功捷径。
每个人都有认知边界,我们司空见惯或曾经成功的经历与经验,往往也是认知枷锁,在“自动驾驶”模式下无意识地“浇灭”零星迸发的创意火花与创新思想。只有运用“成长型思维”有意识地自我觉察,主动抓取,由里向外从舒适区进入学习区,才能让我们更加智慧的迈入成功之路。
2.自控力
1954年,美国心理学家朱利安·洛特(Julian Bernard Rotter)创造出了“控制点”这个术语,把由内部或外部控制的决策预期称为“控制点”,用来说明个体在面临诸多问题或情境时如何作出最佳判断的态度。直白地说,就是对于发生的好事与坏事的归因思维,是归于内因还是外因;是相信自己主宰命运、改变现状,还是认为存在某种外在操纵的力量,而自己能做的却非常有限。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自控力,不仅包括面对外在困难或逆境的态度与行动的控制力,还包括内在自我情绪的有效控制与管理。不合时宜的情绪宣泄会让人丢掉冷静与理性,蒙蔽客观认知,甚至做出错误的判断与决策。
自控力是个体自我觉察、自我反省、自我调整的能力,是管理自我、控制自我的充分体现。正如“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管理不好自己,无从谈起管理他人、管理团队、统领组织。
3.专注力
专注力,是对目标或任务所具有的持久、稳定的注意力与行动力,不受内在情绪与外在环境的干扰。
基于多年咨询实践与研究,专注力主要体现为以下四个维度:聚焦、觉察、深度思考与毅力。
聚焦——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当下事务的能力。
觉察——在干扰出现时,能自我觉知、识别并主动驱散的能力。
深度思考——沉浸问题之中并创造性地产出问题结果的能力。
毅力——对长远目标日复一日、持久坚持的能力。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心在一职,其职必举。不论专注短期目标还是长期目标,潜心专一领域内持久目标的研究与深耕,是专注力的本质。
作为能量等级第二梯队的学习力、自控力与专注力,是应届生由校园进入职场、转变角色、立足社会的潜力挖掘点(详见本书第二章第三节的ISLA面试法),也是企业中的基层员工高效掌握岗位知识与技能应具备的能力。
L2级能量的学习力、专注力与自控力的历练升级,是心理资本成长阶梯的第二阶,也是企业员工由胜任迈向优秀的能力进阶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