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后KA时代的破局之策

我们看一下2012年化妆品百度数据:2012年化妆品行业日均搜索指数为350万;女士品牌关注度是产品第一、品牌第二;男士品牌是品牌第一、产品第二;欧莱雅品牌关注度位居榜首;面膜与精华素是2012年搜索最高的品类。窥一斑而见全豹,欧莱雅也不是天生的贵族,作为小品牌、新品牌、弱势品牌如何在后KA时代实施战略突围呢?

(一)聚焦保证立于不败

聚焦是战略,聚焦也是战术,聚焦还是方法。聚焦策略谁都懂,但是真正明白的人少之又少。日化品牌玩转KA大卖场如何聚焦呢?

聚焦某一品类。洗发水品类几乎被宝洁与联合利华垄断,也许只有欧莱雅才有实力血拼抢上一席之地。广州迪彩避实就虚全力运作护发产品,经过十数年的筑底,造就了弹力素、发膜、焗油膏等护发品品类冠军,赢得了国内各KA系统的肯定与尊重。

聚焦某一品种。2009年,当宝洁、联合利华、纳爱斯、立白还在为推广洗衣粉还是与洗衣液犹豫不定时,玩洗手液的蓝月亮毅然打响了引爆洗衣液市场的第一枪,配合多年的大卖场沉淀与电视硬广的直接拉动,一发而不可收,直接切割了行业30%以上的市场份额,一举成为洗衣液当仁不让的单品冠军。

聚焦某一区域。新丝源心无旁骛锚定河南市场,将本地KA连锁丹尼斯、大张、胖东来、西亚、万德隆等系统逐个做深做透,继而牵手国内在河南的连锁超市北京华联、上海世纪联华、华润万佳、大润发,从而兵不血刃进驻省内沃尔玛、家乐福国际连锁巨头。

聚焦某一概念。丁家宜聚焦人参护肤、相宜本草聚焦草本护肤、霸王洗发水聚焦防脱等本土品牌表现都是可圈可点,从概念上进行与竞品区隔,让产品在消费中心智中打上永久性烙印。

运作KA,聚焦既是手段也是目的。聚焦最大的难点就是坚守,只是个中滋味,谁做谁知道!

(二)寻找细分品类的商机

KA大卖场到底欢迎什么日化产品?不是利润产品,而是人气产品。人气产品从哪里来?从细分品类中寻求商机。

洗发水、洗面奶、沐浴露、牙膏、洗衣液无疑都是高关注度产品,早就呈现出板结胶着化的竞争格局,任何一个新品牌闯进来运作KA的难度都是难于上青天。因此,能够给大卖场带来人气的小品类才是破局的方向,我们从本土皮革护理两大巨头运作市场来说明这个观点。

在国外,只有鞋油产品,但是“皮革护理产品“这个概念是中国的。在行业内,上海庄臣也在全渠道运作其麾下两大鞋油品牌,流通与大卖场平行运作,其他雪豹、正章品牌都是在传统渠道自然销售。 

将蛋糕做大再切是智者的选择。上海皇宇将鞋油扩大到大皮革护理,率先开发保养油等系列产品,数年下来以北方KA大卖场为核心运作,整个品牌的年度营业收入已经达到亿元之巨。 

无独有偶,惠州赛纳德继续进行产品升级,开发闪亮飞扬F2品牌芳香型新一代产品,摈弃煤油添加剂与低端铅皮包装,从中国南部市场为起点突破入手,精耕细作沃尔玛、家乐福、大润发、中百系统、步步高、南城百货系统等KA大终端连锁店。最终形成皮革护理产品KA大卖场“北皇宇,南闪亮”的竞合格局。

KA大卖场的日化品牌机会点不在于大而在于小,不在于正而在于偏。大厂商看不上的小品类,集腋成裘就是小品牌的机会。

(三)锚定消费者永远不会错

KA大卖场终归是渠道终端,进驻渠道是明线,打进消费者心智是暗线,二者有机结合方为上策。

从渠道品牌快速走向消费者品牌才是阳光大道,说白了,就是要研究从“产品怎么卖”到“消费者如何买“进行转变,从研究“消费者请注意”到“请消费者注意”进行转变。丹姿从众多三线品牌中脱颖而出,在日化界活生生演了一出乌鸦变凤凰的好戏。

从丹姿到水密码。确定商超渠道之后,丹姿冷静对未来市场进行前瞻式判断,确定了抢占补水护肤品市场,不惜弱化母品牌丹姿,强力推广“补水就是水密码”。在整个资源配备上,也由终端单向推动到与广告空中拉动相结合,将注意力重心由渠道转移到培育消费者认知。当消费者被唤醒,渠道问题自然一通百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