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SaaS崛起速度比美国快。
中国企业服务的基础虽然比美国落后许多,但这个领域就像很多消费级互联网领域一样,一旦爆发会比美国还快,从CRM、HR这些品类就可见一斑。
大品类的企业服务竞争格局会在未来两年内就基本形成。这个推论一方面是因为中国资本的推动力量更猛;另一方面是企业服务有很多壁垒是由时间的先发优势造成的。换言之,倘若在两年后,竞争企业比你多十倍的钱,发展又更早两年,你拿什么去追赶?
(2)在中国,任何SaaS品类中小企业市场必成红海。
SaaS其实也是降低了企业服务的创业门槛。就今天,企业服务的任何一个品类中都已经有很多类似的创业型企业存在,而且都是服务于中小型企业的。众所周知,中小型企业的需求相对比较简单,这就意味着竞品之间的差异比较小,而后来者因为产品的壁垒没那么高也可以逐步赶上先来者。
其最终结果必然是一片红海。要摆脱这个红海,势必要找到一种可以建立可持续、高壁垒的方法。要么是产品,要么是客户群,或者是你一直有比竞品多一个量级的钱(能达成这一点的可能性极低)。
(3)在中国要谨防竞品弯道超车。
在美国,任何领域的竞争都较绅士,而中国市场的竞争,什么事情都存在发生的可能性。这里所指的谨防弯道超车是因为目前市场成熟度还不够高,客户对于产品的判别能力还比较弱。
即使你的产品已经成熟,但是当有一家成立很晚、产品不成熟但融资额极高的创业公司,通过市场手段快速形成品牌影响力,并利用大规模销售团队和极低价格的方式对你进行冲击的时候,这家企业极有可能搅乱市场。虽然这家企业最后未必能“活”下来,但你有可能因此受到极大影响,包括融资、客户获取等。当然,最严重的是这个市场的土壤受到了不可恢复的污染。
(4)BAT巨头打造杀手级平台。
钉钉、微信企业号这些杀手级平台的出现对于中国的SaaS生态绝对是大好事,因为它们会极大地加快中国企业接受SaaS的进程,这是美国市场不曾发生过的。
如何能够真正利用好这些平台,吃到它们推广的第一波红利是很重要的一步棋。避开和BAT正面竞争的方式就是不停地把产品做专和做深,因为BAT要打造的并非任何一个专业品类,而是生态系统。